?文 | 子墨君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臺名嘴唐湘龍:殲10C在中國軍力排名第六,市場將修復中國軍力估值!
臺名嘴唐湘龍
(一)被擊落的"神話"與真實的戰損比
當印度軍方宣稱"一架陣風可對抗五架殲-10"時,伊斯蘭堡的天空卻在2025年上演了極具諷刺意味的現實:
價值2.45億美元的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用120萬美元的CM-400導彈擊落,而中國制造的殲-10C通過電子對抗系統與霹靂-15導彈的組合,在空戰中取得5:0的絕對優勢。
這種戲劇性反差背后,折射出全球軍力評估體系正在經歷深刻變革。
殲-10C
(二)中國戰機的真實梯隊結構
五代機核心力量?
殲-20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的雙發重型隱身戰機,其態勢感知系統與遠程打擊能力已形成代差優勢。
配套的殲-35艦載機即將形成完整戰斗編隊,兩者的組合將制空半徑擴展至第二島鏈。
殲-20
四代半中堅力量?
殲-16憑借3.5噸載彈量和4000公里航程,通過裝備霹靂-17超遠程導彈,構建起區域拒止體系。
其裝備的氮化鎵雷達可同時跟蹤40個目標,形成空中指揮節點。
殲-16
外貿明星機型?
殲-10C雖定位中型戰機,但其裝備的WS-10B矢量發動機與KLJ-7A雷達的組合,使整機推重比達到1.2,遠超同級別西方戰機。
埃及、沙特等國的批量采購驗證了其性價比優勢。
殲-11
(三)殲-10C引發的"體系降維"
這款被視為中國空軍"第五梯隊"的戰機,在實戰中展現出三個顛覆性特征:
通過數據鏈實現"傳感器-射手"網絡,單個作戰單元可調用戰區級偵察資源
搭載的YJ-91反輻射導彈使傳統防空系統失效周期縮短至45分鐘
模塊化設計可在72小時內完成偵察/電子戰/對地攻擊模式轉換
成飛六代機
(四)全球軍工估值體系重構
印度88億美元采購36架陣風戰機的案例,與埃及以1/3單價批量采購殲-10C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反差揭示出新的軍貿邏輯:
技術代差溢價?:五代機技術壟斷被打破后,傳統防務巨頭的定價權逐步瓦解
體系融合價值?:中國裝備的開放式架構設計,使中小國家能以更低成本接入現代化作戰體系
實戰驗證權重?:2025年南亞沖突中的裝備表現,已影響東南亞多國采購決策
沉飛六代機
當沙特的"沉默獵手"激光系統與殲-10C實現數據融合,當埃及用梟龍Block3構建起區域防空網絡,全球防務市場正在見證"東方標準"的崛起。
這場估值修復的本質,是戰爭形態從單件裝備比拼轉向體系對抗的必然結果。
關注子墨君,洞悉地緣軍事深層邏輯?
互動話題:
您認為哪款中國戰機最可能成為下一代"全球爆款"?
殲-20的隱身優勢與殲-10C的性價比特性,哪種路線更能代表未來軍貿方向?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見解。
#子墨君一全球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