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中國皮卡消費趨勢研討沙龍上,吉利雷達CEO凌世權的一句話引發行業深思:“新能源皮卡沒有普及,根本原因是產品沒有滿足市場需求。”這場匯聚業內專家的研討沙龍,直指皮卡市場長期被傳統燃油皮卡壟斷的困境,而吉利雷達的破局之道,正是從價格與技術兩端發起“降維打擊”。
數據顯示,吉利雷達在今年3月實現強勁增長,上險量達1228臺,環比增長122.5%,同比增長280.2%,位居新能源皮卡銷量榜首,整體皮卡品牌中排名第五,新能源皮卡市占率高達63.2%。這一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是其純電皮卡“金剛”以9.98萬元的起售價,首次實現“電比油低”的顛覆性定價。
吉利雷達CEO凌世權直言:“假設以前花12萬去買傳統燃油皮卡能解決問題,那我們雷達的新能源皮卡就不能做到18萬,要讓用戶以相同的價格享受到更好的產品。”通過背靠吉利的供應鏈和技術優勢,雷達將三電系統集成度提升至行業領先水平,相較傳統皮卡有著超低的使用成本。這種“價格革命”不僅撕開了市場的口子,更倒逼行業重新思考新能源皮卡的價值邏輯。
然而,用戶的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僅是敲門磚。專家一致認為,新能源皮卡若想真正替代燃油車,必須實現技術升維。傳統皮卡因制動距離長、安全標準低被政策限制進城,而吉利雷達通過優化能量回收系統和高強度車身設計,將制動距離縮短至38米,并通過乘用車級碰撞測試。這種技術突破不僅為政策松綁奠定基礎,更推動皮卡從“工具車”向“品質車”轉型。正如凌世權所言:“政策限制的根源是產品不達標。我們做好了,市場自然會開放。”
吉利雷達為何選擇插混與純電“雙線并行”?實際上雷達希望用純電皮卡主攻城市短途與商乘兩用,插混皮卡則瞄準新疆、內蒙古等補能不便地區。
搭載雷神EM-P混動系統的雷達PHEV車型,綜合續航超1000公里,且采用3DHT構型實現“一檔保扭矩、三檔降油耗”。這種技術細節的打磨,讓插混皮卡不再是“過渡方案”,而是覆蓋復雜場景的“全能選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評價:“插混搶增量,純電拓藍海——這才是皮卡電動化的完整生態。”
如今,新能源皮卡的競爭已從單一產品轉向體系化能力。吉利雷達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通過場景化創新拓寬邊界,甚至布局“車+無人機”“光伏+儲能”等生態閉環,正在重新定義皮卡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