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瑙河的粼粼波光與東方旋律相遇,一場跨越山海的文化對話在歐洲熱烈展開。繼尼泊爾行之后,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廣東衛視承制《行進大灣區?朋友之路》于5月中旬開啟在歐洲的攝制,接連走進奧地利、匈牙利、法國,用鏡頭記錄這片藝術之地的友誼新章,見證“廣東文化出海”邁向新征程。
作為“嶺南文化世界行”2025年重點項目之中國(廣東)—匈牙利友好交流活動,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省文聯主辦、省音樂家協會承辦的2025“國韻大同”原創國風作品音樂會可以說是這趟拍攝行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國韻大同”音樂會的故事,早在去年中匈建交75 周年便已書寫下精彩開篇。2024年11 月,“國韻大同”音樂會在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音樂廳首演,這場將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演奏風格完美融合的演出,驚艷全場觀眾,收獲如潮好評。
今年,應匈牙利布達佩斯電影交響樂團的盛情邀約,5位廣東民樂演奏家赴匈,于5月16日(匈牙利時間)在布達佩斯會展中心,演奏青年作曲家、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黃智騫的國風作品。《行進大灣區?朋友之路》以第一視角深入臺前幕后紀錄拍攝,多角度揭開音樂會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深遠影響。
以樂為媒,啟奏新篇
于布達佩斯街角,節目總導演秦海菲,攜手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黃智騫和布達佩斯電影樂團總監薩普松·巴林特圍坐暢談,從音樂創作靈感聊到中西文化差異,從巴林特與黃智騫的結緣,到兩人如何從工作伙伴成為朋友,讓中匈友誼在交流中不斷升溫,音樂帶來的認同感愈發強烈。
在黃智騫的帶領下,節目走進具有150余年歷史的李斯特音樂學院音樂廳,登上舞臺感受百余年來音樂與建筑文化交相輝映的藝術結晶;走進羅騰米勒錄音棚,節目見證了音樂會的籌備過程。中匈藝術家緊密合作,從曲目的選擇到演出的排練,每一個環節都凝聚了他們的智慧與心血。
音樂會的舉辦離不開各界的大力支持。匈牙利禪武國際聯盟總會也積極投身于此次文化交流活動,王德慶主席表示,國外各界華人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支持此類文化出海活動,致力向當地民眾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多元發展。
此外,節目組還專訪了匈牙利國會副議長歐拉·勞約什(Olah Lajos)、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陳亮,探討文化出海對于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的重要意義。
視聽盛宴,璀璨綻放
演出當日,匈牙利布達佩斯會展中心熱鬧非凡,座無虛席。此次演出曲目豐富多元,其中不乏融合現代元素的嶺南音樂,展現出中國音樂與時俱進的創新活力,讓匈牙利民眾聽到嶺南山水與多瑙河的詩意對話。
廣東省5位民樂演奏家赴匈與布達佩斯電影交響樂團同臺演出,其中4位來自星海音樂學院教授,分別是簫笛演奏家張帆、二胡演奏家孟曉旭、古箏演奏家吳莉、琵琶演奏家繆曉錚,還有一位打擊樂演奏家王玉燕。舞臺之上,由廣東本土領軍企業珠江鋼琴集團出品的珠江鋼琴奏響樂章。這架承載著民族匠心的樂器,以卓越的音色表現力,成為彰顯文化自信的生動注腳。
當圓號協奏曲《星槎渡夢——七星巖水墨音畫》的旋律緩緩響起,西方圓號的宏大音色與中國音樂的細膩婉轉完美融合,仿佛帶著現場聽眾穿越時空,來到廣東七星巖。在音符的勾勒下,七星巖的奇峰異石、碧波蕩漾的湖水、蔥郁的樹木一一展現在眼前,嶺南山水的靈秀與西方交響樂的雄渾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瑰麗的文化畫卷。
飽含國風色彩的演出作品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匈牙利民眾認識中國文化的大門。現場觀眾完全沉浸其中,他們用熱烈的掌聲、歡呼聲表達著對這場演出的喜愛。
本場中匈友好交流活動以音樂融匯世界,用藝術連接心靈,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唯美展示,更是一場跨越國界的文化對話,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多元包容與自信開放,見證了中匈友誼長存。
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廣東衛視承制的《行進大灣區·朋友之路》將于國慶前登陸廣東衛視。更多節目動態,敬請關注廣東衛視融媒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