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郝孟佳)14日至16日,由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武漢舉辦。
大會開幕式上,進行了未來課堂、未來學校和未來教師展示——在猴痘病毒危害全球公共安全的背景下,教師帶領來自23個國家的90名學生運用前沿科研工具開展抗病毒藥物研發的未來教學新場景。
據介紹,未來課堂以“無邊界學習”為核心亮點,將人工智能、數字孿生、虛擬仿真等先進技術融合進教育教學全過程。智能體矩陣構建閉環運行系統,綜合人工智能在通用領域和垂直領域的能力,協同實現“監測-分析-決策-執行”的精準教學支持和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的融通,構建高性能未來學習空間。
AI導師慧雅(Via)作為基于多智能體架構的智能引擎,專注于數據分析、個性化知識供給、場景化資源與工具推送;教師著力于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和引導學習探究;學生則在對跨學科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中,實現認知和能力的躍升。
在談到未來課堂時,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與方法創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表示,“未來”主要指的是新一代技術給教育帶來的變革,特別是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使教育的形態、教學的方法都在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未來的教育是以能力素質為重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人機結合,打造智能時代更高階的教育。
渥太華大學校長雅克·弗雷蒙表示,未來課堂的展示非常震撼。這是一次具有引領力的展示,中國在引領世界的發展。
在清華大學就讀的巴巴多斯留學生卓遠表示,期待全球協作、無障礙的未來課堂,使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通過智能技術實時學習,合作解決問題。
記者了解到,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課堂,將重構教學生態與教學模式,強調“人機協同”“因材施教”“真實任務驅動”的理念。課堂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間,而是融合智能體支持、數據驅動決策與跨界資源協同,形成開放、動態、個性化的學習生態系統。
據悉,本次未來課堂展示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劃并組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技企業共同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