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于2010年的上海外灘美術館(RAM)經過兩年的大規模翻修,近日重新向公眾開放,并以線上預約的形式免費向藝術愛好者敞開大門。
外灘美術館位于一棟1933年建成的裝飾藝術風格的歷史保護建筑中,最初為亞洲文會所用,后由戴維 · 奇普菲爾德建筑師事務所進行修復和改造。
自2010年開放以來,上海外灘美術館就憑借獨具一格的策展方法而在業內享有盛譽,為藝術家、研究人員和學者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
美術館的1-5層以三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不同主題的內容作為此番重修后的開幕展。
來自貝爾格萊德的藝術家伊蓮娜·海杜克帶來多媒體藝術展《努拉》。展覽期間,藝術家將在展廳中完成自己首部長篇電影的拍攝,把美術館的1樓和2樓轉變成沉浸式片場,在精巧的展陳中取景。
參觀者可以通過“角色介紹”扮演劇中人物,成為故事的一部分。2025年5月15日至2026年2月8日展覽“努拉”的展期內,本項目亦面向公眾開放,通過各類項目與表演模糊演員、觀眾和共謀者的定義。
“來自未歸還的靈燈”是生于北京,長于香港,長期在紐約創作的藝術家武雨濛的首場機構個展,匯集其過去十余年間的重要創作。
在美術館的上三層空間可以觀賞到出生于加拿大的90后藝術家艾什·莫尼茲在亞洲的首場回顧性個展“縫隙以光為形”。
莫尼茲是一位跨學科藝術家,創作涉及影像、雕塑、裝置和表演等媒介,展覽呈現其十余年來以研究為導向的藝術實踐。
除了三場充滿看點和學術性的展覽之外,美術館的建筑本身也是許多人專程造訪的理由。美術館建筑在上下樓層的視覺貫通,保留歷史建筑風貌等方面成為一大看點。
原標題:《城市笙歌 | 外灘美術館大修后重開,在線預約一位難求》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蔣迪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董天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