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經歷春天,留下的是對綻放的熱愛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辦單位:WEART
承辦單位:曬·文化力創想中心
展覽時間:2025.03.22-04.22
展覽地址:OCTsee文化力創想中心B1層
上海靜安區山西北路108弄11號
《傾訴》行為藝術 影像時長:3分9秒
這段視頻被刻意消聲,只能憑借影像中人物的口型、眼淚和一閃而過的笑意,去揣測他究竟在傾訴什么 樣的故事,而講述者真正傾訴的內容則變得神秘而不可知。
劉利斌
個人簡介
1985年生于河北邢臺,2010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于上海。
主要從事當代藝術創作,他通過有意識的隱藏創作者的私人情緒而將注意力轉向繪畫的方法與規則,且多以繪畫本身作為研究對象。同時也在使用行為、裝置、影像、文本寫作等更加多元的創作方式,關注藝術本體與外界的關系。
藝術項目:外景行動
2024年
《自由癥》 塘下公路 上海
《廢墟上的花兒》 石皮泐港 上海
《稻田夜話》 臨港大道 上海
藝術項目:放映
2023年
《“東游記”暨劉利斌行為作品放映會》UP-ON向上行為藝術檔案館 成都
作品個展
2021年 《紅粉》 衡門齋 成都
2021年 《共情的場域》 費馬藝術館 成都
2019年 《霓虹》 藍頂美術館 成都
2018年 《日落而息》 東山藝術實驗田 成都
2015年 《自己的觀察者》 卓越藝術空間 北京
2012年 《碰撞》 品紅度 藝術空間 北京
作品群展
2025年
《在我腳下》 藝術之橋空間 上海
《看見春天》 OCT see文化力創想中心 上海
《重返計劃》 清源際美術館 成都
《星野循蹤》 三木日石美術館 上海
2024年
《超級拼圖》藝術節(太原站) 千渡長江美術館 太原
《超級拼圖》藝術節(上海站) 叁柒貳叁美術館 上海
2023年
《分期付款》 溫江文廟印港潮流街 成都
《行者》 A4美術館 成都
《永恒之門》 上海臨港書院·藝術方舟 上海
《迭代的奏鳴曲》 深圳市祥山美術館 深圳
《藝術的溫度》 上海市喜盈門國際館 上海
《三年的顏色》 興隆湖·FANG FUN藝術中心 成都
《霓虹》
80*10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自由》
180*170、150*100、150*45
布面丙烯 空間裝置
2022年
1.取消支撐畫布的邊框。
2.將布的正反兩面全部都用來呈現畫面。
3.在畫布上打孔懸掛進行展示。
"The betrayal" Cloth cover propylene Space device
1. Remove the border that supports the canvas.
2. Use both sides of the cloth to present the picture.
3. Punch holes in the canvas and hang them for display.
《霓虹夜》
3分11秒
行為藝術
一個人行走在重慶霓虹閃爍的除夕夜晚。
ネオンが輝く大晦日の夜、重慶の街を一人で歩く。
“Neon Nights” Performance art, video 3′11″
A man walking in the neon night of Chongqing.
《五十步》
時長:6分
行為藝術
在白色幕布前站立片刻后,開始慢慢向遠處行走,當走到五十步的時候停下,向后轉身面對向幕布,彎腰做起跑動作,跑步奔向幕布,直到身體撞擊到幕布上。完成撞擊之后,再起身遠離幕布到一定距離,再次跑步奔向幕布并用身體完成撞擊動作。接下來重復這個撞擊的行為,直到體力不支為止。
WEART:您的繪畫從早期到現在經歷了一系列變化,請問在形式轉型的背后,也是代表著您藝術觀念的轉變嗎?
劉利斌:我的很多系列作品都是一種同期進行的狀態。系列與系列之間我認為除了有思考的遞進關系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平等關系。他們之間作為并置的關系,彼此都有自己的觀念和表達。如果看到我多個系列同時展出的話,會給人一種多個藝術家的作品放在一起的錯覺。這是我有意為之的創作理念。當我們關注到雙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的時候,也許你會更加理解我這樣做的原因。
WEART:?您覺得您的觀眾如何通過您作品中的符號來和作品進行關聯?
劉利斌:如果我的觀眾只看作品,而沒有閱讀任何與我作品有關的文字介紹信息的話,大多時候我認為他會比較難以捕捉到藝術家的真正意圖。與藝術家面對面交流當然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但是在生活中面對面交流會有很高的門檻,所以針對自己作品的寫作就變得格外重要。藝術家的文本寫作不是干擾觀眾對作品的理解,反而是為觀眾提供了更多解讀的切入角度。我不信奉那種藝術家只提供作品而讓觀眾隨意解讀的做法。藝術家針對自己的創作給出自己的解讀,并不會限制觀眾的想象力,反而會讓觀眾更好的理解創作者的思想。只有想裝神弄鬼的人才會懼怕將自己的思想袒露。
《小說十章》行為藝術影像時長:47分11秒
藝術家端坐在掛鐘前,按章節順序,讀著喬治奧威爾的小說《動物農場》中隨機看到的一些語段或者字與詞語。這些被大聲讀出來的文字沒有構成任何可以被理解的意思。但是藝術家在讀到某些段落或者詞語時,會拿出一把錘子使勁的打砸地板。就這樣一邊大聲讀著小說中的文字,一邊偶爾用力錘敲地板,直到讀完十個章節的小說。
WEART:???您如何看待“平淡生活”與“激烈創作”的關系?
劉利斌:我的生活與創作似乎是融為一體的狀態。我在做日常的家務時經常會想:家務如何轉化成藝術。洗碗、炒菜、拖地,這最日常的家務事我也能變成有趣的藝術作品。養花、種草、種菜,也可以成為與眾人合作的很好的藝術項目。這也是我近幾年在做《家務勞動》項目時所思考的問題。
《問候》行為藝術影像時長:3分
遇到狗就用狗的語言對待。
WEART:?您會在創作前建立嚴格的草圖規則,還是放任筆觸隨機生長?
劉利斌:在創作之前,我一般會給自己設立一些創作中需要遵守的規則。然后在相應的規則下開展自己的創作。每個系列也會根據談論的觀念差異而有所改變。在當代藝術的創作語境下,繪畫早就屬于邊緣媒介,如果要繼續使用繪畫這個媒介,就需要有相應的理由,否則會讓這個事情變得索然無味。我長期都把“繪畫”作為一個課題來思考,也在借用繪畫的過程認知自己為何會對繪畫這件事情有獨鐘。
《災難》行為藝術影像時長:14分
這是生活中一件瞬間改變自己以往狀態、關系和心境的事件。講述人通過回溯愛慕、謊言與決裂,試圖觸碰事情的真相,這可以稱之為災難。
WEART:創作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怎么辦?
劉利斌:這么多年的創作中這是個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也正因為有這些難題不斷地出現,才會在實踐過程中充滿趣味。每個階段對于材料、媒介、技法等等的認知都會或多或少的發生改變,當主觀認知改變時,隨之而來的也會有客觀的技術問題出現。每解決一次技術的難題,也就意味著會有一次質的飛躍。因此我還蠻期待不斷的有問題出現,又不停的把難題解決,我不想讓思想處于麻木的狀態。
個人官方賬號
撰稿 | 高璽婷
看見春天展覽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