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發生的一件事情,將中國“逼上梁山”,促使中國真正下決心開始研制“大型軍用運輸機”。
西飛當時接下了“盡快自主研制生產一款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艱巨任務,而后來誕生的成品,便是如今廣為人知的運20。
運20有著高達66噸的最大運載能力,如果將其與全球的先進戰略運輸機相比,其運載能力究竟處于什么位置呢?
【中國自主研制的運20】
不發展大型軍用運輸機不行!
中國對運輸機的研制,長期以來受限于經費不足。
畢竟中國對軍用飛機的研發,主要都集中在殲擊機、戰斗機這塊兒,至于運輸機這一類輔戰裝備,過去都是以仿制中小型運輸機為主。
比如說我國仿制出來的運5、運7以及運8,其中有效載荷最大的就是運8,只有20噸。
1991年受到海灣戰爭的沖擊后,中國開始全力推動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體系化作戰能力。
在解放軍空軍方面,中國決定從國外引進一款先進的預警機,強化空軍的體系化作戰能力。
可在2000年,中國從以色列引進預警機的計劃在美國的百般阻撓下流產了。
【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到底沒能落戶中國】
中國只好規劃自研預警機,而要自研預警機,首先就得解決預警系統的平臺問題,換言之就是中國急需一款大型軍用運輸機。
當時中俄關系已經相對密切了很多,于是中國先從俄羅斯進口了伊爾76運輸機,暫解燃眉之急,同時開始自研大型軍用運輸機。
這一任務當時交給了西飛,西飛的技術儲備很充足,因此沒多久就拿出了總體設計方案。
2007年6月20日,有關項目正式立項,西飛正式開始研發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大型軍用運輸機。
2012年,西飛成功試制出了樣機,并成功完成了首飛。
【央視13臺報道運20首飛成功】
而這款大型軍用運輸機,便是運20。
中國成功發展出運20
運20整體采用了常規布局,機翼為“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后掠角約為24°,類似于伊爾76。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運20的翼型是“超臨界翼型”,這種翼型可以讓機翼在高亞音速飛行狀態下,阻力急劇增大的現象推遲發生,進而達到提高巡航速度的效果。
同時,這樣的翼型還有助于減輕飛機結構重量。
【運20采用了“超臨界翼型”】
運20能應用“超臨界翼型”,其實已經能證明中國在飛機氣動設計方面邁入了世界第一梯隊。
要知道翼型技術可是能直接決定飛行性能高低的,足夠先進的翼型技術對飛機性能的貢獻,堪比高性能復合材料。
所以長期以來,美國其實一直將翼型列為“禁止向中國出口的關鍵性航空技術之一”,但中國仍然憑借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超臨界翼型”的運用,順利突破了美國在翼型技術方面的封鎖制裁。
【運20采用了“超臨界翼型”】
相比于“超臨界翼型”,運20所采用的尾翼設計則是現代大型軍用運輸機普遍采用的“高置T形尾翼”,這種尾翼相較于平尾,氣動效率更高,且更便于運輸機裝卸大尺寸貨物裝備以及執行空投任務等。
在發動機方面,運20最開始使用的是D—30KP2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20千牛,總壽命長達9000小時。
后來中國自主研制出了渦扇20發動機,目前主流認為渦扇20的最大推力可達到180千牛以上,總壽命接近15000小時。
【中國自主研制出了渦扇20發動機】
所以這些年新造的運20,航發逐漸換成了渦扇20。
至于運20的最大運載能力,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報道稱,應該達到了66噸。
這如果與全球各大先進的戰略運輸機的運載能力相比,到底處于什么位置呢?
運20的運力水平
目前網上時常被拿來和運20相比的先進運輸機,主要是美國的C17和俄羅斯的伊爾76。
對于運20和C17,兩款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外觀很相近,這主要也是因為兩者的設計定位相似。
【美國的C17與運20外觀相近】
中美對它們都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在重量和航程上要達到戰略空運要求,但在傳統上只能運作戰術運輸機的跑道上起降。”
雖說運20和C17乍一看很像,但二者的設計其實有不少細微而關鍵的不同。
這里仍然以二者的機翼舉例,運20的機翼與機身結合部有明顯的隆起,而C17的結合部則相對平順。
這一差別使得C17因為翼盒穿過機體的部位較低,導致機艙頂板不得不降低,以至于C17機艙整體來看“前后高、中間低”,從而限制了可運載的長達貨物的高度。
【C17機艙內部】
運20則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其機艙高度在機艙全長里都是一樣的。
當然了,凡事有利有弊,運20雖然降低了自身對長達貨物的高度限制,但結合部的隆起也增加了一點巡航阻力。
在關鍵的運載能力方面,C17的最大運載能力可達77.5噸,要優于運20。
至于運20和伊爾76,外觀的差別相對明顯,這是因為運20有根據新時代的需求進行創新設計,伊爾76到底是前蘇聯時期的產物,在設計上略有滯后。
【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
就比方說二者的機艙,運20特別對機艙進行了加寬加高處理,讓其容積增加到了320力方面,超出伊爾76大概1/3。
這就使得運20的機身截面更像是一個“向上方收縮的梨形”,看上去比較“短粗”,否則其也不會有個“胖妞”的外號。
不過這樣的調整也使得運20的最大運載能力超過了伊爾76——伊爾76的最大運載能力只有60噸。
而除了C17以及伊爾76,世界上還存在兩款最大運載能力超過運20的軍用運輸機。
【俄烏均有裝備的安124運輸機】
【美國裝備的C5運輸機】
即俄烏均有裝備的安124運輸機,其最大運載能力為150噸,還有美國的C5運輸機,最大運載能力為120噸。
單從運力上來看,運20在全球現役大型軍用運輸機中排名第四,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水平了。
參考資料:
【1】《運—20,可運兵7000公里》 環球人物[2013年第7期] 【2】《運-20 vs. C-17,看似外觀相近,實則貌合神離》 澎湃新聞[2020.10.25.] 【3】《前蘇聯的運輸星,伊爾-76戰略運輸機》 科普中國網[2019.3.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