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庫水位已貼近150米死水位線。
截至5月中旬南水北調中線累計調水超700億立方米。
這個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正經歷嚴峻考驗。水庫水域面積達1022.
75平方公里蓄水量曾達290.5億立方米。作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它承擔著重要供水使命。
5月9日以來入庫水量持續低于多年平均每秒1251立方米。
蓄水量隨之下滑引發對供水安全的廣泛關注。
歷史上2011年2013年也曾因干旱跌破當時死水位。2011年5月水位降至134.7米致居民飲水困難河床裸露。
此次水位變化與漢江流域降雨偏少直接相關。
2025年1至4月長江流域降水較常年偏少27.
6%。
漢江上游漢中和安康冬春季降雨本就處于少雨期。但十堰市2024年年降水量824.8毫米丹江口偏多4成。
這顯示區域降水分布不均加劇了水庫來水壓力。
摘要1提到5月8日丹江口水位150.47米接近死水位。
同期三峽水庫水位也低于近十年均值1.30米。湖北多地正搶抓強降雨機會開展蓄水保水工作。
應城京山等地旱情嚴峻部分水庫蓄水較同期偏少4成。
高關水庫已開閘供水3577萬立方米仍面臨蓄水壓力。摘要2指出死水位150米是保障自流引水的關鍵線。
低于此水位可能影響中線工程1271.6公里干渠輸水。
但極限死水位145米仍有127億立方米庫容作為緩沖。主汛期需將水位控制在160米以上平衡防洪與蓄水。有觀點擔憂長期來水減少會影響南水北調穩定性。
摘要3提及2011年曾有專家建議重新論證調水方案。
當前氣候波動下如何應對枯水期成為重要課題。水利部門正密切監測天氣動態科學調度水庫運行。
公眾層面節約用水意識需進一步強化落實到行動。
農業工業日常生活各領域都有節水潛力可挖。
南水北調工程惠及數千萬人水源保護不容忽視。丹江口水庫的水位變化牽動著流域生態安全。如何在供水防洪發電之間找到動態平衡是挑戰。
我個人認為建立更精準的水資源調度機制很有必要。
夏季即將到來漢江流域或迎降水高峰緩解蓄水壓力。
但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增多長期節水護水是根本。
每一滴水的分量都系著千萬家的未來。關注水資源動態從身邊點滴節約開始尤為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