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七次金融工作組會議在南京草草收場,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借錢請求”被中方直接駁回。
這場談判崩盤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為挽回顏面接連打出的三記重拳——對華威脅、全球追殺華為昇騰芯片、封堵中企在哥倫比亞的融資渠道,但這場“美式霸凌”真能讓中國屈服嗎?
第一拳:特朗普的“威脅經濟學”
5月14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華盛頓智庫演講時,一改往日“戰略競爭對手”的表述,直呼中國為“系統性威脅”。
這種稱謂升級的第二天,特朗普便簽署行政令,要求所有國際金融機構“不得向在哥倫比亞的中企發放貸款”。
而就在三天前,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剛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中方承諾投資該國港口和新能源項目,這種精準狙擊,被《金融時報》稱為“地緣政治的定點爆破”。
事實上,美國對中企的金融絞殺早有預兆,今年3月,特朗普就威脅對參與中俄貿易的銀行實施二級制裁;4月又施壓世界銀行暫停對華貸款項目。
但這次瞄準哥倫比亞,實則劍指中國在拉美的布局——該國不僅是南美通往巴拿馬運河的門戶,更擁有連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雙海岸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米勒直言:“不能讓中國用貸款買下我們的后院。”
第二拳:全球追殺華為昇騰芯片
5月13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升級對華為的制裁,宣布“全球任何企業使用華為昇騰芯片均屬違法”,違者最高面臨20年監禁。
這份被稱為“史上最嚴芯片禁令”的文件,將管控范圍從生產環節擴大到使用端,連搭載昇騰芯片的服務器、云計算平臺都被納入打擊范圍。
英國《衛報》披露,美國此舉實為打壓中國剛突破的7180億參數AI大模型——該模型正是基于6000塊昇騰芯片訓練而成。
特朗普的焦慮肉眼可見。在福克斯新聞專訪中,他摸著卡塔爾贈送的黃金駱駝雕塑抱怨:“我們的F-35需要中國稀土,但華為的芯片絕不能威脅美軍技術優勢!”
這種矛盾心態讓美國企業陷入兩難:英偉達CEO黃仁勛私下抱怨“華為昇騰的集群算力已逼近我們的A100”,而微軟則偷偷采購昇騰芯片用于亞洲數據中心。
第三拳:英國遞“投名狀”遭反噬
當特朗普揮舞大棒時,英國趁機插刀,5月15日,英國商務大臣雷諾茲宣布兩項措施:強制中資退出英國鋼鐵集團,禁止政府項目使用涉疆光伏板。
這種跟風操作,實為向特朗普遞交“投名狀”——倫敦希望用對華強硬換取美國在鋼鐵關稅上的豁免。但代價是慘重的:中國反手暫停稀土出口審核,直接卡住英國風電項目的脖子;蘇格蘭威士忌對華出口量一周暴跌43%,酒商集體向唐寧街抗議。
更諷刺的是,英國對華為昇騰芯片的“禁用令”形同虛設。倫敦金融城的地下數據中心里,私募基金仍在用昇騰芯片跑量化交易模型。一位匿名基金經理對路透社坦言:“只要利潤夠高,監獄和罰款只是財務報表上的風險準備金。”
中企的破局之道
面對三重圍剿,中國的反擊穩準狠。在哥倫比亞,中企改用人民幣直接結算,繞過美元貸款體系;對華為昇騰芯片,商務部啟動《阻斷法》反制,明確要求國內企業“不得遵守美國非法禁令”;而在英國,寧德時代突然暫停電池工廠擴建,導致捷豹路虎生產線面臨斷供危機。
這場博弈的高潮出現在5月17日——中國央行悄悄拋售300億美元美債,同時與哥倫比亞簽署本幣互換協議。用復旦大學教授宋國友的話說:“當美國把金融武器化時,全球貿易的底層邏輯正在被改寫。”
夜幕降臨時,南京金融工作組的會議室燈已熄滅,而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屏幕上,人民幣對哥倫比亞比索的匯率正在跳動。
特朗普的“三板斧”或許能砍出幾串火星,但要想劈開中國筑起的護城河,恐怕還差得遠。畢竟,當生存成為最高戰略時,沒有哪道禁令比市場的選擇更有力,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