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對華釋放“緩和信號”?美國大使一到北京就翻臉,要制裁中國實體
中美關系,剛透出一絲“緩和”的微光,轉眼又烏云壓頂了。
本以為只是例行的外交人事更迭,但新大使的表態和隨之而來的動作,卻讓局勢瞬間微妙起來。
更要命的是,這位大使剛到北京的“見面禮”,以及背后隱現的強硬信號,絕非尋常……
01
就在不久前,因為關稅壁壘,中美兩國之間的空氣,還一度緊張到冰點。
世界經濟都跟著捏了一把冷汗。
特朗普政府提名的新任駐華大使龐德偉,其參議院的任命批準,曾被不少觀察家解讀為一絲“善意”。
仿佛緊繃的弦,有了一絲松動的跡象。
緊接著,兩國代表在日內瓦的談判桌前坐下,隨后便傳來了互減部分關稅的好消息。
這無疑給本已陰霾密布的中美關系,帶來了一抹難得的亮色。
全球市場都為之松了一口氣,以為雙方終于找到了“剎車”的踏板。
然而,好景不長,或者說,這“暖意”可能只是短暫的幻象。
5月15日,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龐德偉,悄然抵達北京履新。
沒有鮮花,沒有紅毯,甚至連公開的歡迎儀式都顯得異常低調。
這與以往大使到任的常規操作,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大使先生的個人社交媒體上,只字未提“推進中美關系”這類常見的客套話。
字里行間,倒是“代表美國人以及特朗普總統推進美國的利益”的表述,顯得格外刺眼。
一股濃濃的“特朗普主義”味兒,撲面而來。
人們還在猜測,這位新官,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就在大家還在琢磨這低調背后是否有深意之時,僅僅一天之后,也就是5月16日,一個更具爆炸性的消息傳來。
美國駐華大使館官網,赫然掛出一則聲明:美國務院,已對數家中國實體,實施制裁。
理由?還是那個用了無數遍的借口——“涉及伊朗導彈問題”。
聲明指責這些中國實體,向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提供了所謂的“支持”。
至于具體的證據嘛,抱歉,一如既往地“暫未公布”。
這突如其來的制裁,像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此前所有的樂觀預期。
剛說的緩和呢?
剛在日內瓦達成的共識呢?
這臉變得也太快了點吧……
02
這位新上任的龐德偉大使,究竟是何許人也?
他的行事風格,又將給復雜的中美關系帶來怎樣的變數?
公開資料顯示,龐德偉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職業外交官出身。
他的履歷中,商業背景異常濃厚,曾在多家大型跨國公司擔任要職。
對于中國市場,他算不上陌生,甚至可以說有著相當程度的了解。
也正因如此,在一些人眼中,他曾被視為“最適合在中國履職的外交官”之一。
大家普遍期望,他的商業頭腦和務實風格,或許能為陷入僵局的中美經貿關系帶來一些新思路,一些轉機。
畢竟,相較于一些只會喊口號、揮舞大棒的政客,一個懂經濟、知深淺的“生意人”,似乎更容易溝通。
然而,從他抵京后的首次公開表態來看,這種期望似乎有些過于樂觀了。
那句“代表美國人以及特朗普總統推進美國的利益”,與其說是外交辭令,不如說是赤裸裸的“任務宣言”。
“特朗普主義”的烙印,深深刻在了這位新大使的額頭上。
這意味著,他未來的工作重心,將是單方面地、不計代價地維護美國利益,至于對方的關切和感受,恐怕不在優先考慮之列。
這種風格,對于本就強調對等和相互尊重的大國關系而言,無疑是極具風險的。
如果說,前任大使伯恩斯近期的對華指責,還帶著些許外交官式的“含蓄”和“程序正義”。
那么龐德偉的開場白,則更像是特朗普本人“推特治國”風格的延續——簡單、粗暴、直接。
他似乎更像一個被派駐前線的“業務代表”,而非致力于兩國關系長遠發展的“橋梁”角色。
這種“代理人”的定位,讓人不得不對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多了一份深深的憂慮。
03
龐德偉大使的“下馬威”,僅僅是個人風格的體現,還是背后另有深意?
恐怕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將視線拉回到美國國內,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在對華政策上,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似乎都已形成了一種高度的“政治正確”。
那就是,強硬。
指責中國、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幾乎成了兩黨爭取選票、凝聚共識的萬能靈藥。
前任駐華大使伯恩斯,即便在卸任前夕,依然不遺余力地在各種場合發表對華強硬言論,其措辭之激烈,已然超越了正常的外交范疇。
這絕非孤例,而是美國整體對華戰略轉向的一個縮影。
在這種大背景下,即便是龐德偉大使本人有心想要“緩和”關系,恐怕也得掂量掂量華盛頓的政治風向。
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
更何況,從他抵京次日便迫不及待宣布制裁的舉動來看,他似乎并沒有“緩和”的打算,反而更像是急于向國內的鷹派勢力“表功”,證明自己的強硬立場。
此次制裁的理由,依舊是那個被美方反復使用的“涉及伊朗導彈問題”。
回顧以往,美國曾多次以類似的模糊理由,對他國實體乃至國家進行單邊制裁,但往往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
這種“長臂管轄”和單邊主義的霸道行徑,早已為國際社會所詬病。
此次故技重施,不過是其慣用伎倆的再次上演。
其真實目的,究竟是為了所謂的“防擴散”,還是以此為借口,繼續在高科技領域打壓中國,限制中國發展,恐怕明眼人都能看得清楚。
對于美方的這一系列操作,中方外交部的回應,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克制和原則性。
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中方愿意為龐德偉大使履職提供便利和協助。
這是大國的姿態和善意。
但同時,發言人也再次強調,中方始終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三原則,來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
這是不可動搖的底線。
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歡迎對話,但絕不接受訛詐;我們期待合作,但前提是平等相待。
球,再一次被踢回了美方半場。
是拿出誠意,真正回到合作共贏的軌道上來,還是繼續在對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華盛頓的選擇。
04
龐德偉大使的這次“閃電首秀”,給本就波譎云詭的中美關系,又增添了濃重的不確定性。
剛剛因關稅互減而點燃的一絲樂觀情緒,瞬間被這盆“制裁”的冷水,澆得透心涼。
這究竟是特朗普政府在下一盤精心策劃的大棋,通過“極限施壓”與“象征緩和”交替使用,來謀求更大利益?
還是龐德偉大使個人,為了迅速樹立“強硬”形象,而采取的激進策略?
抑或是,美國對華政策內部的混亂和矛盾,已經到了左右手互搏的地步?
這些錯綜復雜的疑問,如同迷霧一般,籠罩在太平洋兩岸。
答案,或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逐漸清晰。
但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中美關系這條大船,恐怕仍將在驚濤駭浪中艱難前行。
指望一兩位官員的更迭,就能從根本上扭轉兩國關系的走向,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美國此舉的真實目的,究竟是為了敲山震虎,還是另有所圖?
是虛張聲勢,還是動真格的前奏?
中美關系,這條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復雜的雙邊關系,未來將駛向何方?
是合作共贏的彼岸,還是沖突對抗的深淵?
太多的未知數,太多的變數,讓所有關心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人們,都不得不為之揪心。
希望,這僅僅是一段插曲,而不是新的、更糟糕的序章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