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中山市減災委員會、中山市應急管理局主辦的“人人講安全 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主題活動”在五桂山街道桂南村香樟公園廣場舉行,通過場景化體驗、游戲化學習、數字化參與,寓教于樂推動防災知識從“紙面”走進“生活”,讓每位居民成為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從而進一步增強全民災害風險防范意識,提升全民防災減災自救互救能力,共同織密家門口的“防護網”,為打造韌性中山、平安灣區貢獻基層力量。
活動接地氣,群眾參與熱情高漲
本次活動設置心平“氣”和、“救”在身邊、如履平“地”、臨“危”不亂、十萬“火”急五大科普互動攤位,消防安全棋、穿越火線、氣象視力表、地質災害yes or no、圈住安全、岌岌可危六大互動游戲區,以及一個拍照打卡點,同步開展特色互動表演,邀請市消防救援支隊帶來消防“火線救援”演示、中山市藍天救援隊與中山市彩虹救援隊帶來心肺復蘇演示,向群眾全方位科普氣象、地質災害、房屋安全結構、應急救護、森林防火等知識。
上午十點,桂南村香樟公園廣場已是熱鬧非凡。各大攤位前擠滿了前來熱情參與活動市民游客,不少科普互動攤位前還排起了長隊。只見大家手中都拿著一張“安全者聯盟通關卡”。憑借這張卡,大家不僅可以在各攤位進行安全知識挑戰打卡,了解學習相關知識,還能在通關后獲得印章一枚,集齊多枚印章可領取精美“應急禮物”。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現場秒變安全科普“戶外課堂”。
“差不多20分鐘,我就全部通關了,又有趣,又有收獲!”來自中山市接龍小學四年級的鄧諾佳透露,當天她和爸爸從小欖鎮來到桂南村出游,走到附近便被活動吸引而來。領取“安全者聯盟通關卡”后,她逐一體驗了每個攤位活動。“每個項目都很有收獲,但我覺得收獲最大的是‘救’在身邊,因為又教了我一次如何對突然暈倒的人進行心肺復蘇。如果我以后遇到昏厥的人,可以及時伸出援手。”鄧諾佳表示。
“預警信號由名稱、圖標、標準和防御指南組成,分為臺風、暴雨、暴雪……”看著5歲的女兒在心平“氣”和互動攤位前一絲不茍地學習,市民王飛霞也跟著學了起來,“好多氣象符號我都不認識,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工作人員講了一下就清楚了。”王飛霞坦言,這樣的活動不僅對于小朋友具有科普教育意義,同樣也讓大人受益,“沒想到出來玩順便還學到了這么多知識,活動很不錯。”
中山市應急管理局汛旱風災害救援科科長潘榮慶介紹,本次活動結合桂南村地域特點與居民需求創新策劃,舉辦時間地點都是精心選擇的,“當前,全球極端氣候頻發,城市災害風險交織疊加,家庭與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既是防災減災的前沿陣地,也是應急能力建設的薄弱環節,我們希望通過把防災減災知識送到‘最后一公里’,真正達到排查身邊災害隱患‘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效果。”
內容豐富,中山多點發力防災減災宣傳
今年5月12日至18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中山雖在近年來未發生大型災害事件,但我們必須要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公眾自救互救能力,既是防患未然,也是推動中山防災減災工作從‘被動整改’轉向‘主動預防’,提高全社會綜合減災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潘榮慶透露,除了舉辦主題活動,中山還將在城市地標建筑亮燈,科普宣傳相關知識。中山市應急管理局還將聯動多部門、多力量等,常態化開展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等“五進”活動,將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送到中山各個地方。
與此同時,今年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中山突出涉災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和重點部位,排查群眾身邊災害隱患,推動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眾、落到基層。具體而言,中山聚焦重點區域、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持續組織災害信息員業務培訓,提升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和災情管理能力;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有效提高群眾安全防范意識和避險自救能力;積極推進科普場館探訪活動,向大眾廣泛宣傳防災減災科普知識。
◆編輯:吳玉珍◆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來源:中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