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明明天天吃粗糧,怎么血糖還高?”
門診室里,李阿姨皺著眉頭,一邊說一邊從手提袋里掏出她的“健康早餐”——雜糧營養棒、全麥吐司還有一袋“多谷物即食燕麥”。
她一臉疑惑,我一看,差點把茶噴出來。
這些東西,打著“粗糧”的旗號,其實不過是“披著羊皮的狼”——升糖速度快得飛起,對血糖友好?那是商家的廣告詞,不是醫學的結論。
今天咱們就來掰扯掰扯,那些看起來像粗糧,吃起來像糖彈的“偽粗糧”,別再被它們騙得團團轉!
你以為的粗糧,其實是“假冒偽劣品”
說到粗糧,大家腦子里蹦出來的,八成都像是“黑乎乎的全麥面包”“五谷雜糧營養棒”“雜糧粥快煮包”這類玩意兒。
可你有沒有想過,真正的粗糧,是那種一咬下去嘎嘣脆、嚼得你嘴酸的紅豆、綠豆、玉米、高粱、燕麥仁。不是那種一泡就軟、入口即化的“速食版”。
真正的粗糧富含膳食纖維,消化慢,不容易引起血糖飆升。而偽粗糧呢?加工得比白面還精細,纖維被“磨沒了”,糖分吸收得比你還快!
一項發表于《中華糖尿病雜志》的研究顯示,加工后的“假粗糧食品”,其血糖生成指數(GI)高達75以上,媲美白米飯。
你要是指望這些東西控糖,那跟拿吸管往漏斗里接水一樣,圖樣圖森破。
那些“穿馬甲”的升糖高手,別再買了
先說說開頭提到的“多谷物即食燕麥”。
別看包裝上印著“健康”“高纖維”“控糖專用”,真相是:即食燕麥經過高溫蒸煮、壓片、烘干處理,吸收快,升糖快。和純燕麥仁比,血糖反應高出一倍都不止。
再來看看“全麥吐司”。你以為它是“全麥”?嘿嘿,有的品牌“全麥粉”含量不到30%,其余還是白面粉。顏色深,是加了焦糖色素,看起來“黑”,但并不“粗”。
還有“雜糧營養棒”。這玩意兒啊,名字聽起來像是五谷豐登,實際原料表一看,第一位永遠是葡萄糖漿,緊跟其后的是“膨化玉米”“糊精”“白砂糖”。這哪里是粗糧?是糖塊!
有次我問一個小年輕:“你早餐吃啥?”
他說:“我吃粗糧啊,雜糧粥快煮包,營養棒,再來一杯豆漿?!?/p>
我說:“你這是糖尿病套餐?!?/p>
他嚇得差點把豆漿噴我臉上。
為什么這些“偽粗糧”升糖快?咱從腸道說起
人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靠腸道里的酶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血糖值才上來。
加工越精細的食物,分解得越快,血糖漲得也就越快。
就像你吃一根甘蔗,咀嚼半天,糖分慢慢釋放;但你喝一杯甘蔗汁,三秒見底,糖分一股腦沖進血里。粗糧也是這個理。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3年發布的《膳食指南更新》中明確指出,膳食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是延緩血糖上升的關鍵,而超加工食品嚴重缺乏這一成分。
而市面上的“偽粗糧”,就是把真正的營養“粉碎”成了糖水,入口方便了,血糖也方便“坐電梯”上升。
“吃粗糧就能控糖”?別誤會了,咱得挑對!
粗糧不是萬能藥,它只是控糖的一環。
有位老爺子,天天吃玉米糊糊,結果空腹血糖還是穩穩地10以上。
為啥?他吃的是超細磨的玉米粉糊糊,糖吸收比白米粥還快。而且他吃完就躺下,沒動彈。
控糖,不只是“吃粗糧”,而是吃對“有結構、有韌性、有嚼勁”的粗糧。
蒸紅薯比紅薯粉條強,煮燕麥仁比即食燕麥強,帶皮的紫米飯比糯米飯強。
高纖維、低GI、低加工度,是判斷粗糧真假的“三大法寶”。
那糖尿病人還能吃粗糧嗎?能!但要慢著來
有些人一聽說粗糧好,第二天就三頓全換成了紅豆綠豆高粱飯,結果沒幾天胃脹、拉肚子、脹氣齊上陣。
這就像你天天喝白開水,忽然讓你喝三大碗啤酒,腸胃不鬧才怪。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攝入的粗雜糧控制在主食的30%左右,逐步增加,讓腸道有個“適應期”。
粗糧要配蔬菜、蛋白質一塊吃,血糖起伏才會更平穩。
順便說個冷知識:糯米,是甜品界的“升糖王”
年糕、湯圓、糍粑、八寶飯……這些看似“天然”的粗糧,其實都用的是糯米。
糯米的血糖生成指數高達92,比白米飯還猛。它的淀粉結構更短、更黏,轉化成葡萄糖的速度就像賽馬。
你吃一口糯米飯,胰島素都得提前“熱身”沖出來。所以糖尿病人,想吃糯米?得慎重!
說到底,血糖這事兒,是“吃出來”的,也是“養出來”的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是“命不好”,其實大多數2型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
《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有篇研究指出,超六成的糖尿病患者,飲食結構偏精細、缺乏運動、作息紊亂。
我見過一個案例:62歲張大爺,剛查出糖尿病時,嚇得晚上都睡不著。但他不信“藥控糖”,就堅持吃粗糧、早睡、飯后散步,三個月后,空腹血糖從9.8降到6.1,連社區醫生都夸他是“典范”。
秘訣是什么?他說得好:“我不靠藥壓,是靠嘴管住了自己。”
最后給大家劃個重點:別迷信顏色,別被“健康”二字洗腦
別以為黑顏色的就是粗糧,別以為包裝上印著“全麥”“五谷”“低脂”就是健康。
真正的好粗糧,得皮厚、難嚼、煮得慢。那種一泡就軟的,一吃就甜的,十有八九是“糖衣炸彈”。
吃得慢一點,嚼得久一點,血糖也就穩一點。
別讓“偽粗糧”打著健康的旗號,把你帶進了“高血糖”的坑里。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參考文獻: [1]王麗,張潔,孫蕾,等.不同加工方式燕麥對血糖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3,15(5):321-325. [2]世界衛生組織.膳食指南更新:2023年全球營養建議[EB/OL] [3]趙晶晶,劉睿,李曉明.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預的成效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24,58(3):215-2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