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糖尿病患者已超1.4億,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并發癥不僅可導致失明、腎衰竭,還會增加冠心病和腦卒中風險。近日舉辦的2025內分泌代謝疾病前沿進展學術會議中,一場聚焦集成式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iCGM技術的國際高峰論壇匯聚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共同圍繞這一代表國際高標準和高精準度血糖監測技術與應用對糖尿病管理的長期獲益進行深入探討。
滿足iCGM標準的產品可以與其他開放通信協議連接的醫療器械集成,如用于手動控制或與自動胰島素給藥系統連用,從而進行胰島素劑量的調整。該標準對葡萄糖監測的11項性能指標有著嚴格要求,包括覆蓋全血糖區間的讀數準確性,傳感器整個使周期的穩定性,且必須滿足包含兒童佩戴者的測量數據等多項要求,代表了血糖監測的國際金標準。
與會國際糖尿病專家TadejBattellino教授和Rimei Nishimura教授分享了以雅培瞬感2代為代表的iCGM在歐美和日本的應用經驗和臨床價值,指出該技術在低血糖、正常血糖、高血糖區間均能滿足較高的準確性要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紀立農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不僅面臨血糖升高的風險,還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并發癥。如果早期不做好血糖控制,后續出現器官損傷往往不可逆轉,因此控糖絕不能掉以輕心。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證實,糖尿病早期嚴格控糖會產生‘代謝記憶’效應。早期做好控糖仍能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這個發現提示我們,越早開始規范管理,未來發生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的概率就越低。”
專家指出,糖尿病作為慢性病,血糖管理需要貫穿患者院內治療和院外生活的全周期。無論是住院門診期間的規范治療,還是出院后的居家監測,都需要堅持長期科學管理。滿足iCGM標準的持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符合國際最高準確性標準,為長期監測提供更精準更穩定的工具。
在住院病人中,糖尿病患者分布廣泛,因此專家呼吁建立全院協作機制。持續葡萄糖監測技術不斷進步,新一代監測系統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而多科室聯動可確保所有患者獲得一致的高水平血糖管理,實現“同病同院同治”。
此外,據最新REFLECT真實世界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瞬感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可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的住院風險,其中既往嚴重低血糖的1型糖尿病患者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住院率降低78%,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發癥住院率同樣下降。
原標題:《院內外同治多學科協同控糖,國際前沿新技術iCGM助力糖尿病管理》
欄目編輯:郜陽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左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