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來一樣殊途同歸。
hi,我是貓。
最后都會有所得的,不過就是得多得少的問題。
我認為成長是不分先來后到的,但是它貫穿人生的始終。你可能悟性高,就不需要親身經歷,可以見微知著,舉一反三。但倘若悟性差一些,就需要在事上練,靠經歷來累加厚度。
而悟性也分領域分范疇,每個人擅長的不同。但終歸一句話,悟多悟少并不耽誤一個人吃飯、睡覺、喝水,生活,該干嘛就干嘛,最重要的是把生活過好,把自己安頓好。
生活是一個系統工程,圍繞著這其中有心學、顯學、隱學、江湖規則等,每一環都夠人學一輩子的,倘若每分每秒都在成長,顯然是不現實的。
放長線,多點耐心,不要太急于一時。所以有一個誤區,就是大家不要把自我成長架在神壇上了,我認為一個人的成長一定要滿足一個條件,就是自發性,即當事者主觀意識所向的覺察,不是別人的強迫,更不是他人隨地大小爹就能讓人開悟的。
每個人冥冥之中都有命運這只無形的大手在安排,作為旁觀者就是在別人許可的時候給予更中肯、切實的建議,但不介入他人因果;對于自己來說,時刻保持覺察,但緊隨其后的一定是行動力跟改變的勇氣,至于結果不需要浪費太多的精力去過分關注。
我不認為一個人在遇到問題可以馬上想明白自己要什么的。甚至很多人進入婚姻跟生孩子,都不一定跟你在結婚生孩子的標準上閾值一樣高,既然如此我們要尊重別人跟命運撕扯的權利,最重要的是過程的體驗,相信每一步都算數,每一步對個體都有助益。
保持這種正念的信仰就好了,人的包容性會好很多,也能更看得清很多問題的本質。
要不要自我成長不應該是一件被綁架的事情,更不存在什么世俗通道就是在關閉自我成長的大門。有些人沒有結婚生子,也不見得就過上了自己期待中周游世界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讓自己能越來越好,而不是什么形式。
這個好非得具象化,我自己有一個標準,就是個人身心平衡,本自具足,有一份可持續的事業,身體健康保養好,經營好家庭關系,有三五個知己好友,看起來無所吊謂,但充實且穩定。
人生一個很本源的課題,說到底就是在對抗虛無,而結婚生子、旅行瀟灑、獨善其身都不過是一種形式,沒什么差別,更不存在優劣,而影響生命這趟旅程質量的反而是每一個行動,安在當下的一種體驗,痛苦、糾結、幸福、享受都是。
為什么還會有人覺得結婚生子是在逃避自我成長?
這其實就是潛意識默認沒有成長的人生體驗是沒有價值的,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長期績優主義浸淫下的一種結果,能充分覺知當下生活的具象感受,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選擇結婚生子過一個看似隨大流,但獨屬于自己體驗的,有何不可呢?
結婚生子好像一種捷徑,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又有效且算不上是虛度。
很多人沒有發現,陷入虛無主義,人往往墮入的是無聊和徘徊,而親密關系存在的作用可以把人從空虛拉回到當下,拉出過去和未來,從宏大和哲學中回到平淡的生活中,從磨礪和焦慮不安回到當下的滿足上。
不是說不要思考,而是思考之后回到生活中去,回到生活中去實踐。人生過什么樣圖景的生活,說到底選擇權都在自己手上。但有一點就是,過分美化那條未擇之路,得到更多的就是不滿足和內耗。
選擇之后安心為自己的人生路種點花草,不強求,允許一切發生。
最重要還是相信自己有讓自己過得越來越好的能力,但愿力強不代表人不要停止修煉自己,不海納百川,不吸收外部世界。
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學會轉換,把自我成長變成是自己的訴求,自己的需要,是一件個人主觀能動性極強的事情,不需要別人費盡唇舌鞭撻,也不是什么逃避借口,就是為了讓每一個當下的瞬間體驗更好,獲得身心自由。
這也許才是成長的必要性。當然,我沒有說不要成長,而是不被捆綁地成長。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