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填報志愿究竟應該滿足各方期待還是應結合實際考慮自身想法?近日,“江西瑞昌一中某老師因3名學生未填報清北而失望解散微信群”一事引發熱議。
該群名稱為“清北團隊合作群”,群內共有22人。據網傳的聊天截圖顯示,老師在群里表示,2025年高考22209班有3名學生包攬了年級理科前3名,文科第6名,是一個值得慶賀的事,本以為可以完美收官,但這3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學校、老師、家長的勸告,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
該名老師還表示,“明天上午將以失望解散此群”,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職、職業教育的失敗”,并稱對不住所有付出的領導和老師。
群聊截圖 圖片來源:某社交平臺
界面新聞注意到,截圖一經流傳引發公眾對填報高考志愿以及教育本質的討論。有部分網友認為真正的教育失敗是從把學生當功勛章開始。也有網友認為,應該尊重學生填報志愿的選擇,與其選清北冷門專業,還不如選其他名校的熱門專業。
2025年7月8日晚,界面新聞聯系到上述22209班的一名學生。據這位同學透露,自己所在班級為瑞昌一中志遠班。班上共有50人,均是由尖子生組成。
“在高一剛入學的時候,班級就已經確定好了。不過后續學校會根據學生成績再重新進行分班,換掉一部分人。”該名知情同學告訴界面新聞,群里的同學沒有和學校簽訂協議,只不過老師會經常和前幾名同學開會以及進行培優,“基本就是上網課或者請外校老師講課。”
談及對群內這三名同學未報清北的看法,這位同學表示,他們的分數不算理想,雖分數能夠上北大醫學部,但他們對醫學也并不是很感興趣。至于這三名同學報考了哪所高校,這位同學向界面新聞透露,“只知道其中一位同學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不是數學系,但我推測應該是熱門新工科,能去米哈游(游戲開發公司)上班那種。”
“上清北的學生,學校這10多年都沒斷過。”上述同學還稱,今年高分算是學校最差的一屆,但像我們中上檔的學生考的分數還算不錯。“985、211一定是不比往屆差的。”
此外,談到班級的重本率,“我們班有40多個600分以上的,班級同學百分百能上211高校。”該名同學說。
針對此事,7月7日晚,“瑞昌市第一中學”微信公眾號發布情況說明稱,我校立即召開教師會議,漆某芳老師在會上作出了深刻檢討,充分認識到個人行為的不當。
校方通報
同時,學校進一步強調家校溝通紀律,要求老師強化考試招生正面宣傳引導,充分尊重學生意愿,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學生的志愿填報。目前,學校和漆某芳老師已向學生及家長表達了誠摯歉意,爭取他們的諒解。三名學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報志愿。
“這件事很復雜,網絡上很多人只是一味網暴。不想因為報考這件事就徹底抹除老師這3年來對我們的付出。”這位同學向界面新聞表示,在自己的印象里,老師對待教學的態度十分嚴謹,對同學們也是很關愛的。在我們班內部,大家對老師的評價絕非像網絡上所說的那樣。
“雖然,他有時候對我們很嚴苛但也可以看出他真心想讓我們考好。就拿放假安排來說,他會壓縮我們的休息時間。但即便如此,每當我們無法享受假期時,他也始終陪伴在我們身邊,同樣沒有休息。”該位同學說。
這位知情同學還向界面新聞表示,老師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學校大于專業,我們也能理解老師的想法,但我們也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報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界面新聞表示,這位老師的做法在現實中并不罕見,而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熊丙奇指出,在一些地級市或縣級地區,當地重點中學是否有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校長的職位穩定以及教師的評優和獎勵。因此,這背后反映的是對“清北崇拜”或“清北率”的過度追求。這一問題并非個體學校或某個地區的特例,而是具有全國性的普遍特征。我們無法忽視這一現象的存在。
此外,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陳志文在接受九派新聞采訪時表示,“此事本質是兩種評價兩種追求的差異,我相信很多人在批評學校和老師,但所有人都應該反省的是為什么?難道僅僅是學校或者老師看重名校嗎?他們為什么看重?首先是社會評價如此,教育被全面裹挾了,不能簡單批評學校和老師。”
“唯名校論、唯升學率肯定是錯的,但也不能簡單排斥,甚至全盤否定,無論如何,成績也是教育評價的一部分,不可缺少。”陳志文說。
網傳聊天截圖
此前在2022年6月22日,該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瑞昌一中誕生于抗日烽火中,是一所具有80余年辦學歷史的老牌高中名校,1981年被評為“江西省首批重點中學”。近3年來(2019-2021),共有6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文、理科各3人。此外,曾連續多年獲評“九江市高考綜合優勝單位”,素有“贛北名校”“高考大戶”之美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