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易簡財經
作者 | 劉一
5月15日,一篇吐槽招商銀行的文章火了。
一位網友發文表達對招商銀行的不滿,感慨“曾經有多愛,現在就有多痛”,招行從“因您而變”到“因利而變”,失望之下,決定注銷4張招行卡。
一直以來,招商銀行以零售業務見長,有著“零售之王” 的美譽,但客戶投訴的現象也時常出現。
網友吐槽招行“人味”消失
據網友表示,曾經的金葵花銀行卡,像是來自金融貴族的邀請函,從銀行環境、柜員服務、積分福利等細節可以感受到高端、貼心的服務體驗。
但最近兩三年,其經常受到招商銀行的打擾。例如每月賬單日后,總會接到標注為招商銀行的電話,提醒道:“本期賬單~元,辦理分期可享6折手續費優惠哦!”
他從客氣拒絕到崩潰回絕“別再打了!”,都無法阻止。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他采取辦理分期后,又遇到新問題:一筆用信用卡消費的訂單,退款在退貨當天就到賬了,可分期賬單上仍有這筆消費。
對此,客服表示“系統沒同步退款數據,我幫您手動剔除就好。”
可他認為,如果自己不查賬,就不會發現這筆分期,全國很多人可能都遇到同樣問題。
其舉例還有招商銀行用戶曝光十年間被“偷走”近5萬元手續費,只因客服用“0.3%月息”話術掩蓋較高的年化利率。
在他看來,招行的服務變了:過去柜員、客戶經理是用心服務,現在AI客服、分期專員只重業績,把客戶當做算法模型里的數據,沒有了“人味”。
最終,他決定把手中的4張招行卡注銷掉,并呼吁招商銀行將“知情權”“選擇權”真正還給用戶。
投訴量高達3.8萬條
事實上,投訴招商銀行的情況非常多,黑貓投訴上多達38744條。
例如投訴其誘導消費者辦理分期還款業務,“招商銀行信用卡線上協議與線下工作人員,都沒有清楚告知循環利息的計算方式和收取條件。辦卡過程匆忙,辦卡資料里也沒有重點提示。”
投訴暴力催收,“未經過我的同意,將我個人信息泄露給第三方,第三方平臺通過我的朋友、同事、領導、家人、村委會威脅我”。
投訴強迫消費分期,“我與商家之間沒有提及消費分期,默認這筆消費是全款支付。在5月1日我發現這筆消費被分了三期,并且已經收取了我兩期利息”。
在小編身邊,也有對招行服務不滿的案例。
一位金葵花用戶表示,自己有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和儲蓄卡,其中儲蓄卡在2016年7月就到期了,但因換卡繁瑣至今未能換成。
他稱,因忘記了某一重要密碼,客服要求其換新卡得更改銀行卡號,否則不能辦理。但其舊賬號與不少平臺綁定,比如券商的證券賬戶,若換新卡號會造成很多麻煩,并不愿換新卡號。
無奈之下,他只能繼續用這張過期近9年的舊卡。目前該卡的網上銀行業務能正常辦理,線下使用受到影響。
零售業務增長放緩
在投訴問題頻繁出現的同時,招商銀行的零售業務增長有所放緩。
財報顯示,2021年起招商銀行零售業務發展迅速,尤其是稅前利潤呈兩位數快速增長,三年間從638億元增至近千億元。
2024年,其零售業務卻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收入1968.4億元,同比增長1.3%,稅前利潤906.4億元,同比下降9.3%
目前,招商銀行零售客戶仍保持增長,截至一季度末為2.1億戶,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增至547.5萬戶。
但其業務面臨增長與風控的挑戰,截至3月末零售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僅微增0.38%,創下近年新低;零售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上升。
在客戶投訴頻發的背景下,招商銀行零售業務增長的穩定性存在隱憂。
結語
招商銀行靠零售業務發家,早期憑借一卡通、一網通等爆品吸引無數客戶,其中不乏因其優質的客戶體驗而奔赴的人。
如今,其已成為業內的零售之王,投訴問題反而被持續曝光,無疑會拉低外界對其信任度。在零售業務面臨挑戰之下,招商銀行或需思考如何提升客戶滿意度,以免客戶產生抵觸情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