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魯港之戰中,當比賽進行到第80分鐘時,所有泰山隊球員心中想的就是再堅持10多分鐘,便可在客場迎來一場勝利。然而就在這時,出現了頗具戲劇性與爭議性的一幕。海港隊小將蒯紀聞在禁區內連續突破,制造了點球機會,幫助海港隊扳平了比分。我們看到,下半時被換上場的兩名小將蒯紀聞和李新翔在場上如閃耀新星,用出色的發揮一次次撕開防線,上演精彩表現,這無疑是對泰山隊的一次“打臉”。
無獨有偶,在上一場泰山隊對陣浙江隊的比賽中,泰山隊以4:2的比分艱難戰勝浙江隊,雖說取得了比賽的勝利,但場上的局勢卻讓泰山隊的球迷們難以安心。浙江隊18歲小將王鈺棟在這場比賽中大放異彩,他憑借出色的速度和過人技巧,多次沖擊泰山隊的防線,令泰山隊的防守球員疲于奔命。無論是吳興涵、劉彬彬,還是卡扎爾,都難以阻擋王鈺棟犀利的進攻,這讓泰山隊的后防線狼狽不堪。
縱觀泰山隊陣容,年輕球員中不乏天賦異稟者。比如一些在青訓體系中表現優異的小將,他們在預備隊賽事里展現出了靈動的跑位、出色的技術以及積極拼搏的態度。然而,在崔康熙執教下的正式比賽大名單中,這些年輕球員卻鮮少出現,即便進入大名單,獲得的出場時間也寥寥無幾。
崔康熙的用人策略或許有其戰術考量。他更傾向于使用經驗豐富、戰術執行力強的老將,在他看來,這些球員能夠更好地貫徹其戰術意圖,在高強度的對抗和復雜的比賽局面中穩定發揮。在聯賽爭冠、杯賽競爭的壓力之下,崔康熙不敢輕易冒險啟用年輕球員,擔心年輕球員在關鍵比賽中因經驗不足、心理波動等問題出現失誤,從而影響球隊成績。這種求穩的用人思路,從短期成績角度出發,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對泰山隊的未來發展卻埋下了隱患。足球俱樂部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年輕球員是球隊的未來根基。長期不給年輕球員足夠的比賽機會,他們難以在實戰中快速成長、積累經驗,技術和心理素質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當球隊的老將逐漸步入職業生涯暮年,卻沒有年輕球員能夠及時頂上,球隊必然會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
連續被小將“打臉”,泰山隊的問題也愈發凸顯。縱觀泰山隊本賽季的比賽,首發陣容的平均年齡再次突破了30歲,依舊是中超賽場上最喜歡用U30+球員的球隊 。在如今各隊都大力啟用年輕球員,掀起“青春風暴”時,泰山隊卻顯得格格不入,年輕球員大多只能在無關緊要的比賽中偶爾登場,或者長時間坐在替補席上,這不禁讓人想問,崔康熙為何不用年輕球員呢?
此次魯港之戰,對手小將的出色表現與泰山隊年輕球員的“隱身”形成鮮明對比,更是凸顯出泰山隊在人才培養和使用上的問題。一支沒有年輕球員成長土壤的球隊,難以在未來的足球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其他優秀球隊都在積極挖掘和培養年輕球員,為球隊注入新鮮血液,而泰山隊卻在“保守用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長此以往,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或將逐漸拉大。
泰山隊的年輕球員們并非沒有能力,他們在青訓體系中積累了一定的實力,身體素質和技術儲備也并不差。但如今他們卻難以在一線隊獲得機會,這對他們的成長無疑是一種阻礙。對于泰山隊來說,如何在成績和年輕球員培養之間找到平衡,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或許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崔康熙可以嘗試給年輕球員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在實戰中鍛煉自己,為球隊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
泰山隊想要擁有光明的未來,或許需要在用人策略上做出改變。崔康熙應該在保證成績的同時,給予年輕球員更多的信任和機會,為他們搭建成長的平臺。俱樂部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讓年輕球員看到希望,讓他們能夠在實戰中不斷打磨自己,成為球隊未來的中堅力量。否則,“沒有未來”的質疑聲,將一直籠罩在泰山隊的頭頂,成為其發展道路上難以跨越的障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