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俗話說“戲比天大”,可當54歲的于和偉弓著腰,在沈陽的老舊小區里扛著煤氣罐踉蹌摔倒時,還是驚呆了一眾路人。
這位昔日熒幕上揮斥方遒的“劉皇叔”,如今瘦得兩頰凹陷、工裝褲松垮到邊走邊提,活脫脫成了為生計奔波的市井小民。
有網友拍下他蹬三輪車的畫面——車斗里疊著四五個煤氣罐,少說也有百八十斤,而他青筋暴起的小腿蹬得直發顫,汗珠子順著下巴砸在車把上。
更讓人揪心的是,一段樓梯間拍攝的花絮里,他腳下一滑連人帶罐摔了個結結實實,鋼瓶“咣當”滾出老遠,他卻擺擺手爬起來繼續拍。
人們不禁要問:這年頭還有明星為角色玩命?一把年紀了圖啥?
正文:
五月的沈陽清晨還帶著涼意,鐵西區一棟90年代的老居民樓前,劇組支起了拍攝設備。
于和偉套著洗得發白的藏藍工裝,頭發亂蓬蓬地沾著灰,正往三輪車上碼煤氣罐。
路過的張大媽瞅了半天沒敢認:“這哪像電視里的大明星?比咱小區送氣的王師傅還瘦!”
這話不假,為了演活這個底層勞動者,他生生從82公斤瘦到62公斤,20斤肉說沒就沒。
導演透露,開拍前他每天雷打不動跑5公里,頓頓水煮青菜配雞胸肉,有回半夜餓得在酒店走廊轉悠,把保潔阿姨嚇一跳。
最驚險的戲碼發生在逼仄的樓道里。
監控拍下這樣一幕:于和偉扛著30公斤的煤氣罐往下挪,走到最后三級臺階時突然腳底打滑。
千鈞一發間,他側身用胳膊肘墊住鋼瓶,自己卻“咚”地撞在水泥棱角上。
現場瞬間鴉雀無聲,道具組小姑娘當場紅了眼眶。
誰料他齜牙咧嘴地爬起來,拍拍褲子上的灰:“再來一條!
剛才摔得不夠實誠。”那天他反復拍了六遍,收工時撩起袖子,手肘腫得跟發面饅頭似的。
這事兒擱娛樂圈著實稀罕。
要知道,現在拍危險戲用替身早是公開的秘密。
橫店專業替身日薪最高能到8000塊,有些流量明星連走路戲都要找“文替”。
可于和偉偏不,從《懸崖之上》零下40度赤膊上陣,到《覺醒年代》餓出顴骨演陳獨秀,這戲瘋子較真了二十五年。
道具師傅老劉感慨:“現在的煤氣罐早換輕量化材質了,但于老師非要往里頭灌鐵砂,說扛著輕飄飄的演不出吃力感。”
菜市場取景那天更絕。他裹著條紋病號服擠在人堆里買白菜,頭發油膩膩地支棱著,連跟拍十年的站姐都沒認出來。
有攤主大姐看他挑挑揀揀,還熱心推薦:“這菜幫子別看老,燉粉條香著呢!”
他樂呵呵點頭,掏錢時摸遍全身湊出幾個鋼镚——活脫脫一個精打細算的市井小民。
如今再看他在《三國》里橫槊賦詩的豪邁,恍如隔世。
當年演劉備時,他特意增重十斤凸顯梟雄氣度;
如今為了演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小人物,又把自己折騰得形銷骨立。
有粉絲翻出對比圖,戲稱這是“從漢室宗親到煤氣工人的穿越劇”。
可這背后的代價,遠非幾張照片能說盡。
營養師說他減重期間血糖低到犯暈,有回在片場起身太快,眼前一黑差點栽進煤堆里。
結尾:
在這個綠幕摳像、AI換臉就能演戲的時代,于和偉的“笨辦法”像一記響亮的耳光。
別人用替身,他拿血肉之軀當籌碼;
別人靠濾鏡,他用20斤體重換真實。
這讓人想起老藝人常掛嘴邊的話:“觀眾不是傻子,你糊弄角色,角色就糊弄你。”
就像他死死護住的那個煤氣罐,演員這行當,總得有人扛起沉甸甸的份量。
看著他在片場摔得滿身淤青還嘿嘿直樂,忽然懂了什么叫“不瘋魔不成活”。
這年頭人人爭當208萬日薪的“頂流”,可真正的頂流,不該是那些把命拴在戲里的“傻子”嗎?
正如網友神評論:“他摔的是煤氣罐,撿起來的是演員的尊嚴。”
或許某天,當流量泡沫散盡,留在觀眾心里的,還是這些在塵土里打滾、把生活嚼碎了咽下去的“戲瘋子”。
畢竟,藝術這碗飯,從來不是靠假吃能填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