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滄州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
石家莊市的工業遺址公園。新華社發
近日印發的《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提出,鼓勵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老舊廠區更新改造,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盤活利用閑置低效廠區、廠房和設施,植入新業態新功能。老舊廠區更新改造和活化利用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包括首鋼園在內,京津冀地區在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上已有許多有益嘗試。工業遺產通過對原有資源的保護與再利用,推動園區從“工業銹帶”向“城市秀場”華麗轉變。在這里,游客能夠了解工業文化,還能進行觀光、研學和旅游等活動。
工業風“遇見”大運河
在滄州的大運河畔,一座略帶銹跡的工業建筑靜靜矗立,這里是我國首批引進國外成套設備建成的13家大型化肥企業之一——滄州大化廠老廠區的所在地。自1974年建成投產以來,滄州大化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尿素化肥的歷史,為新中國化肥工業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滄州大化老廠區逐漸退出時代舞臺,只留下滄桑的歷史沉淀和工業痕跡。2016年停產搬遷后,大化老廠區開啟了改造工作。
為了將大化工業遺存盡可能完美地體現出來,滄州大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專門到北京首鋼園考察,學習改造的工藝、技巧,其中大倉庫的改造工藝就是按照首鋼大跳臺的工藝進行改造的。
“老廠區被改造成了工業文化遺產展示區,高聳的造粒塔、層層疊疊的管道和設備,還有充滿年代感的機車,仿佛瞬間回到了那個熱火朝天、機器轟鳴的年代。”游客劉懷勇這樣說。通過工業遺存提升改造,昔日的老舊廠區在改造中“返聘上崗”,化身為滄州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讓這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與工業文明建設相融合的“工業迪士尼”在運河之畔綻放出別樣風采。
“井下探秘”熱度不減
“五一”假期后,唐山工業旅游的熱度依然未減。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內,“井下探秘游”幾乎每天都滿負荷接待,研學游團隊的預約已經排到了5月下旬,人氣火爆。
項目的所在地曾經是開灤唐山礦一處被廢棄的礦井。當游客乘坐罐籠緩緩降至地下數十米,幽暗深邃的巷道仿佛一條神秘的時空隧道。在這里,不同歷史時期的采煤工藝依次鋪展,百年礦山文化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來自北京的游客高琴體驗后難掩興奮,“穿越廢棄礦井中的巷道,就像穿越時空隧道,百年礦山文化觸手可及。”
唐山因煤礦的開采而興起,更因開灤煤礦的開發,誕生了中國近代工業史上的多個工業“第一”:中國自建的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中國第一家水泥廠、中國近代最早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中國第一條運煤河——煤河……工業與研學相結合,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找到了工業遺存的“重生密碼”。
旅游日來臨前夕,唐山還發布了“中國近代工業搖籃研學之旅”精品主題線路。該條線路涵蓋唐山南湖·開灤旅游景區(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中國(唐山)工業博物館、啟新1889文化創意產業園、京津冀機器人智創中心(新禾機器人)、曹妃甸多瑪樂園、唐山三友鹽化大清河研學旅游拓展基地等主要工業遺產和現代工業資源點位。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時間安排,自由組合,在這條精品線路上深入了解唐山工業的發展歷程和成就。
工業園吹來“搖滾風”
夜幕降臨,絢麗的燈光為石家莊市石鋼工業遺址公園披上盛裝。園內兩座分別高65米和75米的高爐,作為石鋼搬遷后的標志性建筑,吸引大量游客打卡。地面浮雕展現石鋼不同時期建筑輪廓,老廠區設備與零部件陳列步道間,仿佛隨時能夠重現當年鋼花四濺的生產場景。
這處遺址公園的前身是始建于二十世紀50年代的河鋼集團石鋼公司的老廠區。2023年,石家莊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對石鋼舊址進行改造再利用。他們保留了石鋼部分生產車間、設備和工業特色元素,最大程度留住這段工業歷史,延續這座城市的工業記憶。2024年,改造后的老鋼廠煥發新生,變身工業遺址公園。
夜間,伴隨著激昂的音樂和炫目的燈光,這里開啟了一場動感十足的音樂表演。觀眾跟隨節奏搖擺吶喊,讓人心潮澎湃。煉鐵的高爐以及工廠遺留下來的鋼筋混凝土架構,與搖滾樂“狂野”“張揚”的風格十分契合,在各類搖滾音樂活動助力下,這里成為當地的文旅新地標。據了解,石家莊將通過“音樂+文旅”模式,積極培育文化消費新業態,開展文藝演出、體育比賽進商圈、進商街活動,引導商家企業推出更多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北京日報記者 李如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