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我們對‘人民防衛軍(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武裝)’的支持只是暫時的、戰略性的、甚至是交易性的,這絕對不會影響到你們的安全!”
即使美國駐土耳其外交大使已經再三向埃爾多安解釋美國與“人民防衛軍”的關系,但這位土耳其總統仍然表現出懷疑的態度。
而懷疑的種子一經種下,生根發芽也就只是時間問題。果不其然,就在這次談話后的不久,土耳其與庫爾德工人黨之間長達兩年的停火進程便驟然崩潰。
起因是,在土耳其和敘利亞的邊境,突然爆發了針對庫爾德人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而為了懲戒土耳其的“袖手旁觀”,庫爾德武裝隨后便擊殺了一名土耳其士兵與兩名警察以示報復。
即使庫爾德工人黨后來澄清這是“地方自發行動”,但被復仇沖昏了頭的土耳其政府,還是向他們在敘利亞與伊拉克境內的據點發起了報復性空中打擊。
其實從根源上講,即使發展到這個地步,也還是土耳其與庫爾德工人黨兩方的恩怨糾葛。
但縱觀事件脈絡,一年前美國以反恐的名義,聯手“人民防衛軍”打擊“伊斯蘭國”的“科巴尼行動”,或許才是引發后續這一系列沖突的“萬惡之源”……
中東民族遺孤
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人口超過3000萬,現在更是遍布亞洲的各個國家。
庫爾德人也是中東最多災多難的民族,巴比倫、亞述、羅馬、波斯、奧斯曼這些帝國都曾征服庫爾德斯坦,而這些經歷也讓庫爾德人始終難以建起獨立國家。
直到奧斯曼帝國被卷入歐洲的戰火,庫爾德人終于迎來了建國的機會,在列強對奧斯曼的肢解中,《色佛爾條約》明確提到了庫爾德人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家。
但僅僅三年后,新的《洛桑條約》便徹底抹殺了這個可能性。
庫爾德斯坦(可以理解為庫爾德人的立足之地)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土耳其、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四個國家,而活在四國夾縫中的庫爾德人就慘遭瓜分,從此分屬四邦。
在每個國家,庫爾德人都不再是主流民族,不同程度的壓制也就陸續到來,不堪其辱的庫爾德人只能選擇頻繁起義,但試圖建立自己國家的嘗試卻總以失敗告終。
此后,庫爾德人就成了各國政府的“眼中釘”,而被劃為“異類”的他們,更是徹底失去了在語言、文化、自治方面爭取權益的機會。
可就當庫爾德人以為自己的“建國夢”將碎之時,一個遠道而來的國家將要在這里掀起一場狂風,而早已無路可走的庫爾德人又何懼成為風暴的一部分……
甘愿成為棋子
1990年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點燃了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
石油霸權遭到挑戰的美國迅速出兵平亂,聯合國軍隊也對伊拉克實施制裁打擊,在國際力量的影響下,戰爭很快便結束,但美國又豈會輕易放過薩達姆?。
于是在美國的鼓動下,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和南部的什葉派穆斯林發動起義,而其他飽受薩達姆政權迫害的族群也紛紛響應,一場大規模沖突就此上演。
但事態的發展顯然超出了美國的預料,曾遭薩達姆屠殺的庫爾德人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并一舉攻下了伊拉克北部的多座城市。
為防伊拉克陷入徹底混亂的局面,美國只得撤回了對起義的支持,而不愿看到“庫爾德勢力坐大”的沙特和土耳其也接連入場,共同幫助薩達姆鎮壓了起義。
雖然再一次被拋棄的庫爾德人無奈逃往國外或山區,但美國后來在伊拉克北部設立“禁飛區”的舉措,還是讓庫爾德人獲得了一定的自治空間。
而這也讓庫爾德人愈發覺得與美國合作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于是,庫爾德人就成為了美國對抗中東敵對國家的“戰爭代理人”。
當美國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再次向伊拉克發起戰爭之時,庫爾德人自然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美軍陣營。
他們向美軍提供了情報、基地、兵員等幫助,更是直接參與了攻占摩蘇爾、基爾庫克等重要城市的戰役。
對于庫爾德人的忠誠,美國自然給予了豐厚的回報,在新成立的伊拉克政府中,庫爾德人一度收獲了副總統、外交部長等重要職位。
庫爾德自治區被正式寫入了國家憲法,屬于庫爾德人的議會、軍隊更是讓這個飽經風霜的民族首次看到了建國的曙光。
可庫爾德人不知道的是,美國之所以會扶持他們登上伊拉克的政治舞臺,恰恰是因為沒有政治根基的他們只能依靠美國。
控制著伊拉克45%石油儲量的庫爾德自治區,就此變成了西方石油公司投資合作的重要窗口。
而伊拉克政府能源話語權的削弱,更是與美軍在敘利亞東北部油田的戰略布局形成呼應,美國在中東的石油霸權由此更為鞏固……
反恐戰爭主力
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隨著局勢的不斷惡化,這場內戰更是演變成政府軍、反對派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三方混戰。
“伊斯蘭國”趁機占領了大片土地,并一舉建立起“哈里發國”,震驚了全世界。很快,美國也出手了。
于是,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武裝“人民防衛軍”就成為了美軍打擊“伊斯蘭國”的主要合作對象。
美國之所以選中“人民防衛軍”,不僅是由于他們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更是因為庫爾德人對殘害他們同胞的“伊斯蘭國”可謂恨之入骨。
于是,在美軍價值25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和空中支援的幫助下,庫爾德人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地面作戰,“伊斯蘭國”的據點就這樣被庫爾德武裝逐漸攻克。
尤其是在2014年,庫爾德人堅守住了被“伊斯蘭國”圍困的重鎮科巴尼,配合后來美軍的空襲,極大打擊了“伊斯蘭國”的氣焰。
戰后,在美軍的安排下,“敘利亞民主力量”也接納了庫爾德武裝,而除了武器裝備和資金支持,庫爾德人更是被美國樹立成了中東的“反恐典范”。
雖然反恐戰爭中的貢獻為庫爾德人在敘利亞也爭取了不錯的口碑,但不樂見庫爾德人做大的國家還有的是,土耳其便是其中典型。
敘利亞的“人民防衛軍”與土耳其的庫爾德工人黨同屬庫爾德人的組織,二者自然關系密切,可偏偏后者被土耳其政府定性為了恐怖組織。
“恨屋及烏”之下,土耳其政府就多次要求美國停止對“人民防衛軍”的支持,可美國雖然口頭予以允諾,行動上的“誠實”卻還是引起了土政府的高度不滿。
終于,雙方的矛盾在2015年的夏天集中爆發,庫爾德工人黨在2013年與土耳其政府達成的停火約定就此作廢,雙方沖突也再次升級。
而這次,美國沒有再插手雙方的沖突,甚至默許土耳其沿土敘邊境建立起了縱深30公里的“安全走廊”,也將庫爾德勢力限制在了敘利亞東北部的固定區域。
直到此時,美國在中東建立“地緣政治隔離帶”戰略意圖才完整顯現了出來。
此舉既可以滿足北約盟友土耳其的安全訴求,又通過雙方的對峙形成了遏制伊朗西擴的天然屏障,由此,美國成為了唯一活躍的外部勢力,中東霸權也更為牢固。
而這種高度功利性的投機,完全是將其他國家當做了“戰略杠桿”,這也就意味著,目標達成、合作即止,甚至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態度也可以變得反復無常。
2019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從敘利亞撤軍,而這一表態其實就是變相默許了土耳其對庫爾德武裝的軍事打擊。
果然,在美軍撤出后,土耳其軍隊迅速派兵攻打了敘利亞的庫爾德控制區,成千上萬的庫爾德人流離失所,許多原本控制的城市也只能被迫放棄。
可還不等土耳其為戰果自喜,喜怒無常的美國轉頭就降下了經濟制裁,50%的關稅給了土政府當頭一擊,1000億美元貿易談判的終止更是令土耳其“瑟瑟發抖”。
美國的“反復橫跳”自然讓地區局勢更為緊張,但就在這種“多邊制衡”的政策下,美國的戰略得以靈活調整,地區事務的主導權也牢牢掌握在美國的手中……
2025年5月9日,在經過多日的會議后,庫爾德工人黨發表聲明,正式結束了組織架構與武裝活動,我們又一次見證了歷史。
但或許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美國對庫爾德人用之招來、廢之即棄的“真實”態度。
我們并不知道美國將如何繼續演繹自己的中東霸權,但回顧庫爾德工人黨以及中東諸國這幾十年的經歷,只要美國的陰云無法散去,這片土地也終將難以迎來真正的光明。
庫爾德人確實“很牛”,他們擁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戰斗意志,在最艱難的環境中也掙扎著生存了下來,甚至還打出過影響全球的戰役,堪稱典范。
但庫爾德人也著實“很悲”,他們沒有國家、沒有統一領導、甚至沒有外部保護,不管局勢如何變化,他們都只能充當“工具人”的角色,在亂局中飄搖不定。
一個政黨的解散,并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庫爾德人的訴求,未來,中東的動蕩局勢還將持續,在新的博弈中,我們或許還能見到這個民族新的動作……
參考文獻
[1]《“阿拉伯之春”后美國對伊拉克庫爾德政策的變與不變》[D]白語諾
[2]《中東新亂,賬確實要記到美國頭上》[N]環球時報
[3]《美國對庫爾德獨立問題的政策及其發展前景》[J]周鑫宇
[4]《美國對中東庫爾德武裝組織政策研究》[D]穆春喚
[5]《美國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伊朗也在布局》[J]殷罡
[6]《美國背棄盟友為何不令人奇怪》[N]李海東
[7]《幫了美英?庫爾德人就能獨立?》[N]包爾文、王龍琴
[8]《“后9·11時代”美國和土耳其關系研究》[D]鄭東超
[9]《世界少數民族部落風情-亞洲的庫爾德人》[M][澳]巴特萊特(Bartlett·A.) 著;北京東方啟達翻譯中心 譯
[10]《艾爾多安的崛起:一場為了信仰、權力、國際地位,建構土耳其靈魂的新戰爭》[M]漢娜·露辛達·史密斯 著;林玉菁 譯
[12]《“庫爾德潰瘍”在多國間發酵》[J]科京
[13]《大國夾縫中的庫爾德人》[J]劉洋
[14]《夾縫中的庫爾德人》[J]吳強
[15]《羅賈瓦的反資本主義經濟:庫爾德人斗爭中的革命矛盾》[M]阿齊茲·阿斯蘭
[16]《庫爾德問題與戰后中東格局變遷》[D]付國
[17]《冷戰后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及庫爾德問題研究》[D]敏敬
[18]《現代中東庫爾德政黨研究:起源、嬗變和現實》[D]楊玉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