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杭州“雙碳”研究中心(浙大城市學院“雙碳”研究中心)和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聯合主辦的“大學生低碳現場課”在低碳科技館舉辦。本次課程由浙大城市學院城市發展和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吳旭擔任主講嘉賓,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探索低碳發展的科學內涵與社會意義。
吳旭副研究員以“低碳生態學”為主題,通過數據和案例分析,系統闡述了包括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碳源匯測定和碳庫核算在內的三大碳源匯評估方法,提出了森林、草地、濕地、海洋四大自然生態系統的增匯技術路徑和種植業、畜牧業、城市空間的差異化減排策略。為增強互動體驗,課程特別安排了低碳科技館展廳實地教學。學生們在“全球變暖”展廳通過3D影片直觀感受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在“低碳生活”展廳體驗碳足跡計算、垃圾分類挑戰等互動項目。
據了解,“大學生低碳現場課”是低碳科技館與浙江省內高校合作推出的系列實踐項目之一,旨在通過跨學科教學與場景化體驗,培養青年群體的低碳責任意識。本次“低碳生態學”現場課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前沿知識,更通過科技館的沉浸式場景,激發當代青年的創新思維與實踐熱情。學生們紛紛表示,現場課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邊界,這種沉浸式的課堂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低碳探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