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CBA季后賽是“球迷戰場”,但廣東主場卻像個例外——今年打了10場球,0起大規模球迷沖突。
昨晚廣廈主場圍堵北京更衣室的新聞還掛在熱搜,再往前數,山西球迷罵廣東球員、遼寧球迷追著孫銘徽喊、北京主場又罵孫銘徽……今年季后賽,球迷和客隊起沖突的戲碼比比賽本身還熱鬧。唯獨廣東主場,哪怕和山西1/4決賽火藥味濃到能點煙,山西球員退場時也沒被圍堵——這反差夠有意思。
第一,廣東球迷對成績的預期低到“躺平”。 今年廣東小外援換了三茬都沒找著合適的,賽季前球迷就默認目標是“保八強”。不像遼寧沖四連冠、山西常規賽第二心氣高、北京引進周琦后喊奪冠、廣廈更是奔著第一去的——期望越大,輸球越容易破防。廣東球迷本來就沒想著拿冠軍,輸了就當看個樂,哪來的火去罵客隊?
期望低,火氣自然小。
第二,杜鋒成了“背鍋俠”。 這賽季廣東球迷的吐槽對象特別統一——全往主教練身上招呼。輸球了罵換人迷、贏球了罵新人培養慢,連暫停時機都能吵半小時。反正火力全集中在杜鋒身上,哪還有空去針對客隊?前幾天看直播,有球迷舉著“杜指導該去學戰術”的燈牌,彈幕全是“罵杜鋒的扣1”,客隊球員走過去都沒人多看一眼。
第三,11冠底蘊養出“云淡風輕”。 廣東隊11個總冠軍擺著,比第二名多了整整7個。這種“見過大場面”的底氣,早讓球迷過了“靠贏球證明自己”的階段。贏了?正常操作;輸了?調整下賽季再來。不像有些隊球迷,一場輸贏能上升到“城市榮譽”,廣東球迷更像看自家孩子比賽——考好了夸兩句,考砸了說“下次努力”,犯不著跟隔壁班學生較勁。
第四,廣東球迷的“務實基因”刻在骨子里。 珠三角經濟好,球迷整體素質在線是事實,但更關鍵的是廣東人“低調不折騰”的性格。你去現場看,廣東球迷很少有那種“喊到破音”的加油方式,更多是安安靜靜看球,偶爾鼓掌喝彩。他們覺得在球場大喊大叫“不體面”,比起發泄情緒,更在意觀賽體驗——畢竟花了錢,圖的是舒服。
不像有些地方球迷,贏球要喊破天花板,輸球能掀翻廣告牌,廣東球迷更像在茶館看球——輸贏都端著杯茶,頂多皺皺眉。
第五,他們把籃球當“休閑”,不是“信仰”。 廣東人愛籃球是真的,但這份愛很“松弛”。球隊贏了開心,輸了失落,但絕不會把球隊當“信仰”供著。舉個例子,去年易建聯退役后廣東戰績下滑,主場門票還漲價,結果上座率直接跌了30%。放別的隊球迷眼里,這是“不忠誠”,但廣東球迷想得明白:“花大幾百看菜雞互啄?不如在家喝糖水。”他們的自我需求永遠排在球隊前面,自然不會為了球隊去和客隊較勁。
說句實話,廣東球迷這種“佛系”觀賽,倒讓CBA多了道特別的風景。沒有圍堵、沒有謾罵,有的是理性的加油和冷靜的復盤——這或許才是籃球最該有的樣子?
你覺得廣東球迷這種“佛系”觀賽,是好事還是少了點激情?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