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時代,當短視頻占據我們的碎片時間,我們是否還需要一本厚重的書?讀書的價值如何突圍?
在書博會現場,出版人、讀者和數據,共同給出了答案。
“短視頻能快速吸引孩子,但知識是碎片化的,像撒了一地的珠子,而書籍能幫他們串起來。”
在延邊教育出版社的展臺前,前來咨詢的讀者絡繹不絕。工作人員樸銀珠告訴記者,“作為民文出版社,有特定的讀者群。視頻沖擊的時代,電子圖和圖書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對于孩子來說,除了保護視力之外,在視頻中得到的可能僅僅是只言片語,系統、深入地學習還需要去看書。”
在工具書展臺前,同樣銷售火爆。
視頻時代,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AI的重要性,如何掌握這門技能,落點學習,很多家長還是將目光投向了圖書。
在豆包、deepseek等工具書展臺前,一些家長在翻閱咨詢,而大多數人都是在為孩子選購,“科技時代,要讓孩子與時俱進,但是,要系統掌握這門技能,還得讀書。”
展商告訴記者,現在一些常規的書銷售差一點,但是,熱門的書籍,銷售業績還是不錯的,AI的工具書一天就賣了幾百本。她認為,“大家現在不是不愛讀書了,而且在選擇性地讀自己需要的書。”
那么,如何看待短視頻時代給讀書帶來的沖擊問題,出版人也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圖書呈現方式的多樣性,從小屏、到大屏、到傳統圖書,所有的方式都會存在,不是唯一的。”
長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編輯李春芳認為,小屏和紙質圖書之間沒有矛盾,各有特點,自有不同的讀者群,但是,圖書和小屏的展示截然不同。他以在書博會上首發的《金毓黻文集》為例介紹,典籍呈現的內容,是其他方式是無法替代的,會更深入、更準確、更權威。
同樣,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許革晨分析了短視頻閱讀和讀書的區別。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無論在任何時代。”許革晨認為,書籍對于各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是深度閱讀的一種方式,更利于每一個喜愛閱讀的人全方面地在閱讀中思考。
“短視頻營銷是非常好的圖書推廣方式,但是,這種閱讀往往是快速、碎片化的閱讀,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影響,同時,缺少了對知識完整性的獲取和思考的過程,而這也恰恰是讀書的獨特性。”
然而,采訪中,記者也感受到,面對多屏沖擊,出版人并非固守傳統,而是以創新重新定義閱讀。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科普書籍《造顆星星去上天》,銷量突破3000冊,書中附帶的語音二維碼并未削弱閱讀體驗,反而成為紙質書的“增強插件”。
“短視頻時代不能回避,但是與紙質圖書相結合,也是一種積極的探索方式。”
許革晨介紹,結合社會的發展,隨著兒童的認知能力和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出版社也做出了很多嘗試。在多介質融合方面,書博會上首發的《跟著嫦娥去探月》立體書,用AR技術讓航天知識“躍出紙面”;場景化閱讀方面,組織科普圖書作者進校園,讓書走進孩子的手中……
“閱讀從未被替代,它只是在尋找新的生存方式。 ”
李春芳認為,出版業的未來,不是與小屏對抗,而是讓屏幕成為書的“導讀”,讓閱讀回歸深度、系統與溫度。
此次書博會上,長春出版社展區《名偵探柯南》第100集被設計成書博會專供紀念版限時搶購,將IP情懷轉化為閱讀動力,3100本書在書博會第二天就幾乎被搶購一空。年輕讀者排長隊購買,不僅為內容,更為那份“捧在手里的儀式感”。
而這種創新創意,在李春芳看來,也是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
離開書博會的觀展者,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會拎著沉甸甸的購書袋。
這些紙頁承載的,不僅是文字,更是一種當短視頻不斷切割時間,書籍依然提供著完整的認知地圖。它或許走得慢,但每一步都留下思考的腳印。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陳志文
攝影 蔣盛松 劉昆鷺 陳志文
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領取
第二屆東北書博會專屬福利!
1000萬高德打車券!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王偉光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