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火鍋不用愁,聞香找到譚魚頭。”
說起川渝地界最有煙火氣的火鍋品牌,“譚魚頭”一度霸屏榜單。不僅家喻戶曉,秘制口味更是深入人心。
但到2020年8月,“譚魚頭”的天,徹底變了。
經歷一系列閉店潮后,譚魚頭關閉了在成都大本營的最后一家店鋪。接著,譚魚頭旗下的49個商標專有權也遭拍賣,成交價僅1510萬元。
一代百億餐飲帝國轟然倒塌,而譚魚頭的創始人譚長安本人,更是債臺高筑,先后10余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震驚餐飲業內外。
曾被譽為中國火鍋界“師范院校”的譚魚頭,走到如此境地,不禁讓人感到唏噓。
然而,回顧譚魚頭發展史,這個百億商業帝國倒塌也是有跡可尋。
1996年,剛退伍回家的譚長安,被分到四川航空公司做文員。
但腦子活絡的譚長安,并不滿足于現狀,想用手中5000元的轉業安置費,撬動起更大的杠桿。
最終,他從親朋好友那兒東拼西湊來兩萬塊,辭職創業。在成都百花潭附近的巷口,開了一家叫“譚魚頭火鍋店”的小店,主推魚頭火鍋。
不僅味道一絕,還干凈衛生。
當時四川地界正好爆出“潲水油”事件,使得食客們對火鍋的信任度下降到冰點。
譚長安直接搭建透明廚房,并推出一次性清湯鍋底模式,成功消除了食客們心中的“擔憂”,重塑信任度。
接著,譚長安站在顧客的角度,獨創“四個統一”和“五分鐘流程”,大幅度縮短了食客從點單到菜品上桌的等待時間。
這些創新手段,讓譚魚頭毫不意外地打開了四川火鍋市場,不到一年,凈利潤便突破百萬,成為成都餐飲界的一匹黑馬。
生意越做越火爆,門店擴張也隨之越來越多。
要說,巔峰時的“譚魚頭”有多輝煌呢?
成立不到3年時間,譚魚頭在全國50多個城市,擁有超90家連鎖火鍋店。
到了2007年,連鎖店的數量超過100,年銷售額超5億元,資產接近百億。
而“譚魚頭”三個字,作為公司的無形資產,估價更是高達8億元人民幣。
而那時候的“海底撈”僅有13家分店,在“譚魚頭”面前不過是個“小弟”。
彼時,遍布中國大江南北的譚魚頭,不甘于只在內地發展,還將火鍋帶到了港澳,甚至成功進軍海外市場。
2008年,譚魚頭首次走出國門,在新加坡隆重開業。
彼時的譚長安還許下宏愿: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譚魚頭。
誰也沒想到,發展勢頭如此猛烈的餐飲巨鱷,內部早已暗流涌動,危機四伏。
一開始,譚長安夢想將譚魚頭做成中國人的“肯德基”“麥當勞”,想當“中國餐飲行業的第一股”。
因此,前期的譚魚頭一心扎在餐飲品質提升和連鎖店擴張上,抵住了投資更賺錢的娛樂場、房地產等行業的誘惑。
當時譚長安心中一直有個執念,就是:上市。
也正是這個執念,成為將譚魚頭拉下餐飲界神壇的契機。
2009年和2011 年,譚魚頭前后想借殼“福記食品”和“維奧集團”上市,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準備放棄的時候,香港一家風投公司找到譚長安,承諾可以把譚魚頭推上市。
愿意為此投資2000萬美金,前提是要簽一份對賭協議,并承諾3年時間內,一定可以助力譚魚頭達到盈利目標。
如此巨大的誘惑下,譚長安決定“賭一把大的”。
殊不知,正是這次的錯誤選擇,讓不久后的譚魚頭陷入泥潭。
前期風投公司給了500萬美金,余下的75%的資金并沒有實際到賬。然而譚長安卻按照2000萬美金的規模,去布局他的商業帝國。
等到后來,企業現金流快要斷裂,再找風投公司要錢的時候,卻被推三阻四,無限期拖延。
很快,譚長安的資金鏈開始斷裂。
更可怕的是,在這樣的境遇下,譚長安還給他的弟弟做了擔保,借款了1500萬的貸款。因為還不上錢,譚長安更是頻繁吃官司。
幾乎同一時間,他還遭遇一位叔叔的“詐騙”,承諾借給他3000萬美金,最后卻沒有按時兌現,耽誤了銀行還貸,成了“黑戶”。
自2013年開始,有關譚長安債務糾紛的信息頻頻流出,連帶著讓譚魚頭的品牌聲譽一落千丈。同時,也讓譚長安在銀行的信譽降低,資金周轉變得愈加困難。
此外,從2014開始,譚長安就長期留在香港,內地生意一度群龍無首,導致人心不齊。
因為長期脫離一線,作為創始人的譚長安逐漸失去對市場的敏感度,也加速了譚魚頭的衰敗。
種種因素的疊加,最終招致譚魚頭破產的命運,甚至連商標都被拍賣。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譚長安罕見露面,接受紅星資本局專訪。
談及創業以來的坎坷經歷,就連譚長安本人,都忍不住感慨:
“如此龐大的餐飲體系,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轟然倒塌,震驚了餐飲界,也震驚了我自己。”
被問及是否還有上市愿景時,譚長安連連搖頭:
“不上了不上了,誰愛上誰上去吧。”
讓人不由聯想到另一位“網紅企業家”張蘭。
之前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同樣因急于擴張,接受了鼎輝創投的橄欖枝,咬住資本撒下的巨大誘餌,丟了苦心經營多年的俏江南。
好在如今,靠直播帶火“麻六記”成功翻盤。
可見,因急于上市,導致中“資本圈套”的案例,在中國的餐飲行業并不是孤本。
而譚長安,卻似乎少了這份“幸運”。
被資本打回原形后的他,于2021年再度創業,新創火鍋品牌“譚滋魚”,以期東山再起。
并稱這是“譚魚頭走出復蘇計劃的第一步”。
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譚滋魚的發展,似乎并不盡如人意。
無論是門店規模,還是銷售金額,都不復當年風光。
尤其在如今消費下行,餐飲行業內卷嚴重的當下,要想后來者居上尤為艱難。
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創業本是一件風險和收益并存的事情,而餐飲市場更是千變萬化。
作為創業者,只有了解市場、敬畏市場,才能在瞬息變幻的商業大海中穩住重心。
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商業是一場馬拉松,真正的勝利者,在故事落幕前猶未可知。
按照譚長安的說法,“18年的軍人生涯中,有8年都在打仗。我不懼怕任何的艱難險阻。”
伴隨新品牌的成立與擴張,譚長安的故事似乎還沒有結束。這次的他,又會給餐飲行業帶來怎樣的故事,還挺讓人期待。
參考資料 :
1.搜狐新聞:《曾經百億級別的譚魚頭,三次上市失敗后如何走下神壇?》
2.紅星資本局:《譚魚頭商標1500萬落錘!賭博致百億餐飲坍塌?譚長安獨家回應另有隱情》
3.澎湃新聞:《兩次上市失敗,敗光20億身家后破產,譚魚頭創始人再創業》
作者:唐小舒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