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六金
來源 / 節點財經
2025才過去不到半年,我們就以超乎預期的速度接受著科技帶來的“豹變”。
量子計算邁向實用化、人形機器人開跑馬拉松、基因治療應用加速拓展、太空探索密集推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產業更替,都在深刻重塑著社會圖景。
今天我們討論前沿科技,不在于是否懂AI、懂量子計算,而是我們要跟隨著前沿理論的引導,填補生活中的各類“拼圖”。
5月17日舉行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論壇,成為了我們觀察科技實力補全生活拼圖的一個生動切面。
01 非碎片化的觀點碰撞,增大前沿科技的“價值密度”
和許多科技論壇覆蓋面比較小眾不同,搜狐科技年度論壇的價值密度很高,它一直致力于把前沿科技變成非碎片化的“慢內容”,為科學界、產業界搭建探討科技變革的交流平臺。
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在今年的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上,首先指出,進入2024年、2025年,人類關于AI方面的進展進入快車道,具身智能百花齊放。
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
張朝陽也強調了,科技進步帶來驚喜,同樣也帶來挑戰,AI讓信息獲取變得異常簡單,但往往會讓人忽略信息的真實性,人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則提出了2025年人工智能發展的兩大方向:一是多模態;二是應用于與GDP密切相關的行業。鄭緯民院士還詳細闡述了AI大模型的生命周期,包括數據獲取、預處理、模型訓練、微調和推理等環節,并指出大型科技公司在這些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
在教育領域,福耀科技大學校長、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教育家王樹國深入分析了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變革趨勢和蘊含的發展機遇。指出了“大學必須從單一學科為支點傳統的小圈子當中跳出來,直接與社會對話,與世界對話,這是21世紀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還有基礎科學領域,大咖們也分享了許多真知灼見。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分享了從微觀粒子到宏觀宇宙的物理探索之旅,強調發展先進科學裝置對于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性;吉林大學張偉教授則介紹了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發現天然少層石墨烯的重大發現,為月球資源利用提供了新思路;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裴端卿教授圍繞“細胞命運與人類未來”發表演講,指出細胞命運調控在生命發育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另外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分享了太陽爆發、火星探索、人類壽命延長、氣候變化等科學話題的最新研究成果。
從技術革命到產業化應用,都在今年的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中形成了頗具含金量的探討,對前沿科技服務深入產業提供了更加可行、可復制的模式。
02 科技圈高質量內容的“造浪者”,堅定正確的航向
2019年,搜狐舉辦了5G峰會和AI峰會,當年的焦點是5G、AI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落地,在業內掀起了不小的關注度。經歷了七年的演變,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也折射著近年來科技的發展脈絡。
從2022年起,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在內容和規格上全面升級,關注的前沿科技范圍不斷擴大,包括6G、外星文明、太空探索、生命科學、核聚變、腦機接口等當年最火熱的命題,搜狐一直是與前沿科技并排奔跑的媒體平臺。
在今年的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上,《節點財經》還觀察到,大咖們的觀點,成為了“前沿科技的風向標”。
特別是今年deepseek連接萬物的大背景下,在“問道智能”圓桌論壇中,張朝陽、張亞勤、傅盛等多位嘉賓展開了激烈討論。他們一致認為,AI并非人類的替代品,而是人類能力的延伸。
《問道智能》圓桌論壇
在普通人更好奇的“人工智能接近人類水平的時間”這個問題上,“問道智能”圓桌論壇里的大咖也給予了解答——大約需要5年時間,信息智能的通用AGI在視頻處理等各方面可達到人類的水平;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等物理智能,可能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才能實現;腦機接口、大模型技術與人類大腦、器官及生命體深度融合等生物智能,涉及多個跨學科領域的突破,整體需要15-20年才能實現。
還有“人形機器人進化論”圓桌論壇也被強勢圍觀,與會嘉賓們就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路徑、技術挑戰及市場競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常琳強調,人形機器人的落地關鍵在于創造實際價值。宇樹科技技術副總經理王啟舟還鼓勵年輕人們:“如果年輕人相信這個行業的未來,哪怕只是一部分人進入其中,也許某一天人形機器人就能變成我們夢想中的樣子?!?/p>
“人形機器人進化論”圓桌論壇
不僅傳遞前沿科技觀點和正確認知,搜狐還是科技內容的“造浪者”,啟迪著大眾對科學的探索。
如《張朝陽的物理課》《星空下的對話》《科學演講局》等節目的推出,一直在提升科技內容的生態水位線。
就在不久前,張朝陽與零跑科技創始人朱江明,強腦科技創始韓璧丞齊聚杭州開啟了一場《星空下的對話》,談到了創業初心、價值使命和AI機遇。《張朝陽的物理課》的不斷進化,還在通過探廠+物理課堂的形式走進光伏儲能、汽車等領域,讓用戶看到了更多前沿黑科技,每每直播都能吸引數千萬次觀看,不乏許多青少年網友。
科學內容一直是內容行業中的“稀缺資源”,搜狐用七年的堅持,印證了科技內容傳播時,與其執著于完美答案,不如堅定于正確的航向——即站在時代前列觀察與記錄,左手耕耘深度內容,右手打造活動IP,這也是搜狐對中文互聯網內容質量的執著。
03 廣度、深度和銳度,打開活動IP的增長極
過去幾年,人類逐漸邁入一個內容繁榮的時代,短期內激發荷爾蒙的內容,無法留下任何價值。站在今天回望,我們仍然需要有平臺守護精品內容尊嚴,市場上需要更多有廣度、深度和銳度的內容,搜狐就是這個角色。
從覆蓋的廣度來看,每年搜狐科技論壇都能產生許多爆點話題,今年亦然。
王樹國校長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問題——如果梁文鋒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DeepSeek嗎?如果王興興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宇樹科技嗎?如果汪滔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大疆嗎?
這一觀點掀起了廣泛的討論,王樹國校長甚至打趣稱,現在導師判斷論文是誰寫的,“挑不出毛病的是AI寫的,有缺點的是人寫的”。在這個基礎上,王校長認為,大學必須打破傳統的學科壁壘,與社會深度融合,“大學不應再是從外部撬動社會的支點,而應主動與世界對話。”
這些爆點話題對于全社會來說,正在敦促著我們把死知識轉化為活常識,提升普通人的科學素養,搜狐所做的,正是幫助普通用戶建立起認知資產。
從探討的深度來看,現在搜狐科技年度論壇的參與者,有多位院士、科學家和產業級領袖,活動IP由此成為科技賽道的“價值探測儀”。
例如在今年的硅谷“分會場”。硅谷知名風險投資機構Fusion Fund的創始及管理合伙人張璐表達了“產業應用更看重的還是價值體現”的看法;GroupUltra創始人陳春宇分享了在硅谷的AI創業見聞;Meta人工智能科學家許家駿則認為,通用大模型和完善的API加上工具鏈正在降低創業門檻。
投資人、創業者、企業家們能在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上齊聚一堂,在科技領域繪制創新地圖,為企業錨定研發方向,更具備產業價值。
從切入的銳度來看,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只是搜狐打造的高質量活動IP之一。
搜狐在其他領域也有舉辦了多年的行業盛會,同樣用靈敏的產業嗅覺,成為了連接用戶-產業的載體。例如搜狐財經年度論壇在每年年末,都聚集各界精英探討經濟變革之路,傳遞真知;搜狐酒業年度論壇成為了酒業圈內高傳播度、高認可度的行業盛會;還有持續數十屆的搜狐新聞馬拉松,一直在集結各路大咖宣揚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們都是解碼中國科技、商業、創新、消費的最佳注腳。
這些活動IP的常青樹也為中文互聯網的內容發展帶來了啟示:
未來我們應該打開前沿圈子產學研對話鏈路、深挖產業價值的富礦。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學者、投資人、用戶聚攏在搜狐的論壇等活動,就是活動IP從內容產品升維為搜狐戰略資產的明證。特別是那些真正創造社會價值、滿足用戶深層需求的內容,才更能在商業增長中實現差異化站位,找到新的增長極。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