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十多年前坐著游輪從重慶 順江而下游的三峽,沿著長江去了不少地方。
老實說,很多地方只記得地名,留下個影子,張飛廟就是如此。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只記得每天晚上在游船上喝酒,只記得江上的清風與明月。
所以張飛廟前這四個大字“江山清風”很應(yīng)景兒。
傳說張飛在閬中被部將范疆張達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云陽,聞?wù)f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為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于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云陽,身在閬中”之說。
我是去過閬中的,那是一座張飛城。相比于關(guān)二爺,三爺?shù)膹R在全國不是太多,但是這個張飛廟還是很有名氣的。
張飛廟是三峽庫區(qū)內(nèi)重慶市唯一全淹全遷的重點風景名勝古跡,始建于蜀漢末期,后經(jīng)歷代修葺擴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
里面并不大,有意思的收藏漢唐以來的石刻、木刻、字畫很多,如漢《張表碑》、梁《天臨碑》、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書《前后赤壁賦》、岳飛書《前后出師表》等,因而早有“張祠金石,甲于蜀東”的說法。
你看看,武將軍其實也是一個文化人。
謁張桓侯廟
明 陳文燭
云安縣有桓侯廟,古木懸崖共暮煙。
傳說頭顱曾此葬,可知肝膽更誰憐。
河山割據(jù)非當日,風雨蕭疏似漢年。
若問吳宮非魏寢,那能永奠大江邊。
這首詩的作者不出名,詩寫的一般,但是我查了查,好像寫張飛廟寫的好的也沒有了,就抄錄下來。
前面幾句老老實實的寫張飛廟的故事,后面表達了對歷史的感嘆,算是中規(guī)中矩吧。
兩耕齋閑話:閑來喝茶,夢里拈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