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社銀川5月18日電 (記者 于晶)5月18日,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黃河寧夏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展示中心在寧夏正式落成開放。
作為沿黃流域唯一集中展示中國兩千多年灌溉文明的專題場館,該中心以豐富的文物展陳、沉浸式體驗和現(xiàn)代化技術(shù),全方位呈現(xiàn)黃河水利文化。
圖為黃河寧夏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展示中心。(寧夏水利廳 供圖)
寧夏引黃古灌區(qū)是全國四大古灌區(qū)之一,2017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名錄,是黃河主干道首個獲此殊榮的工程,也是寧夏目前唯一的世界遺產(chǎn)。其歷史可追溯至秦漢時期,被譽為“塞上江南”的農(nóng)耕奇跡,被編入《中國黃河文化大典》專章,是黃河文化的重要標志。
開館當日,76歲的銀川市民吳非文說:“我喝著黃河水長大,今天看到父輩們用過的水利工具,仿佛回到那段奮斗歲月。”許多參觀者表示,展館通過實物、影像和互動裝置,可以讓年輕一代感受黃河文化的厚重與生生不息的力量。
展示中心建筑面積9901平方米,設(shè)計融合“山、水、田”元素,呼應(yīng)寧夏“一河三山”生態(tài)格局。館內(nèi)設(shè)序廳、黃河母親、灌區(qū)千秋、盛世華章等8大主題展廳,展出220余件珍貴文物,包括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1500萬年前的板齒象化石,以及秦代陶水管、漢代五角形陶水管等水利文物。
“這里不僅是寧夏水利的‘百科全書’,更是中國治水智慧的縮影。”中國水利博物館副館長俞勇強表示,該中心將成為國際灌溉文明對話的重要場所。(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