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近日,各大媒體關注“我國外銷型戰機殲-10CE首次取得實戰戰果”。專家解讀,殲-10系列戰斗機具有機動性能好、隱身能力強、雷達探測距離遠、搭載導彈先進等優勢,使其能夠先敵發現、先敵跟蹤、先敵射擊。殲-10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當之無愧的“爭氣機”,人們從中再次看到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志氣、骨氣與底氣。
殲-10的誕生與成長,本身就是一部自主創新的奮斗史。在上世紀80年代立項前后,有工業基礎薄弱、經費不足的困難,也有“不如拿著研發經費買外國機再改裝”的質疑,還有打算同美國合作改造殲-8卻遭反悔的被動。看著世界上以美國F-16、法國“幻影”2000、蘇聯蘇-27為代表的主戰裝備已發展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而我們的飛行員在遠航時還得依靠地圖和羅盤時,中國航空人下定決心,選擇了“不要等,不要靠,也不要指望外國人會幫我們”的自主創新之路。
第三代戰機殲-10的成功研制,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實現了自主研發世界先進水平戰機的巨大能力提升。在研制飛機時的新技術不超30%的國際慣例下,殲-10新技術率超過60%,還創造了試飛史上“零傷亡”的奇跡,足見殲-10自研的“含金量”。2006年,殲-10成建制裝備部隊,開始形成戰斗力。這架被稱作中國人“爭氣機”的戰機,凝聚著“銀河號”事件中的屈辱、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的憤怒、王偉烈士壯烈撞機的吶喊,將民族的悲憤化為奮發圖強的動力,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用“甘坐冷板凳”的赤子之心、用“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毅品質,實現了中國戰斗機從“望塵莫及”到“并駕齊驅”的跨越,印證了中國人困難越大、志氣越堅的硬核精神。
不僅是航空工業,秉持著自立自強的精神,中國在基礎研究與前沿科技領域突破不斷:“天眸芯”性能超越傳統視覺算法;“神威·太湖之光”超算一度領跑全球;搭載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本源悟空”開啟量子算力新紀元;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開啟全球“太空計算時代”;“奮斗者”號探萬米深海、天和核心艙筑夢太空、首次實現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信;C919大型客機翱翔天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刷新“中國速度”……中國國家整體科技實力與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世界也見證了“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
中國將科技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但也懂得開放合作對自身發展和世界繁榮的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選擇中國,就是選擇未來”。不管是航空航天,還是5G、新能源等領域,中國與世界尤其是廣大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項目正蓬勃發展。在航空領域,珠海航展已成為吸引國內外客商交流航空航天先進技術的一大窗口,C919出海東南亞為滿足當地發展需求增添正能量,一大批中國低空經濟企業布局海灣國家推動可持續發展,展現了中國科技惠及世界的擔當。
回望來時路,中國航空工業從一窮二白到躋身世界前列,靠的是矢志不渝的自主創新決心和持之以恒的奮斗。展望未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科技發展必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也將始終以開放胸懷擁抱世界,為全球科技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堅實的科技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