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印巴沖突成中國武器“試金石”,殲-10C一戰斬落“陣風”,也讓這一法制戰機的買家犯起嘀咕。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5月14日注意到,此次沖突引發了印度尼西亞國內對政府以81億美元采購42架“陣風”戰機的質疑。印尼社交媒體用戶認為“陣風”的性價比、作戰能力及戰略價值均有不足,而中國戰機成本更低且性能可靠,呼吁政府考慮采購中國裝備。報道稱,這場爭議源自5月7日凌晨的那場空戰,巴基斯坦宣布擊落了3架“陣風”戰機。
新德里方面尚未證實這一說法,但是印度空軍中將A·K·巴爾蒂近日告訴記者,“損失是戰斗的一部分”。此事引起印尼警覺:去年,印尼向法國航空巨頭、飛機制造商達索公司訂購了42架“陣風”戰斗機。2022年,當印尼首次提出這筆訂單時,法國國防部一名發言人告訴記者,這筆交易價值81億美元。去年,印尼還從法國海軍集團訂購了兩艘“鲉魚”級攻擊潛艇,具體合同金額不詳。在巴基斯坦宣稱擊落印度“陣風”戰斗機后,網絡上一些印尼社交媒體用戶質疑購買“陣風”是否明智。
“陣風”戰機(資料圖)
美國人也不得不服氣,承認一架殲-10CE擊落了兩架印度戰機,中國戰斗機已取得“重要里程碑式”突破。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西方武器就是“先進”的代名詞,一大原因是它們實戰了很多年,建立了有效的威懾機制。但它們實戰的對手往往是一些沒有防空、沒有制空權的第三世界小國,它們的威名是靠著轟炸平民、打治安戰得來的,根本就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對手。直到在印巴邊境,它們遇到了中國的殲-10CE和PL-15E。
這個情況,對“陣風”戰機的出口顯然是不利的。有分析指出,從國際軍火市場情況看,“陣風”戰機最大的優勢并不是性能,而是很多國家只能選擇它。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美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極其嚴厲地制裁,并且將對俄合作的國家也視為打壓對象,使得不少國家不敢進口俄羅斯軍備。但選擇美國戰機,一是交付速度實在太慢;二是美國軍備存在很多附加政治條件,只要不按華盛頓當局的要求辦事,即便付了錢也拿不到戰機。因此,“陣風”戰機就成為很多國家能拿到的最好的西方戰斗機。
目前,法國面臨的不利局面,有可能出現連鎖反應。埃及、克羅地亞等陣風用戶難免心里打鼓。同時,潛在買家可能轉向性價比更高的殲-10CE或美制F-35。印度全國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他們高舉旗幟興高采烈。印度網友甚至為他們自己的光輝戰機而呼呼雀躍,因為被巴基斯坦擊落的是陣風與米格,而光輝戰機則安然無恙。
印尼網友呼吁說,身為印尼人,為購買陣風這種飛機感到遺憾!希望我們也能購買殲-10戰機和其他中國軍事裝備。
繼印尼被曝出考慮審查其“陣風”訂單后,目前還有消息宣稱阿聯酋也打算取消一半、即40架“陣風”戰機的采購,以及埃及很可能會從韓國的“金鷹”戰機(FA-50)轉向殲-10。阿聯酋與法國的這筆軍售合同是在2021年簽署的,阿方斥資190億美元購買80架“陣風”,每架戰機約為2.3億美元——結合印尼購買的“陣風”單價為1.9億美元、印度為2.88億美元,可見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擺明了就是欺負其他國家航空工業落后,把戰斗機當成奢侈品賣出天價。
陣風訂單的動搖,預示著西方軍工霸權最后的體面正在瓦解。美國試圖用F-35挽回局面,但洛馬公司最新財報顯示,其戰機軟件后門導致馬來西亞、芬蘭要求源代碼審查;在這場百年變局中,中國軍工正用“技術民主化”重塑游戲規則:允許客戶修改火控代碼、支持資源抵賬、開放生產線本土化。當印尼工人開始組裝霹靂-15E導彈時,他們真正恐懼的不是西方制裁,而是覺醒的產業尊嚴——畢竟,誰愿意永遠當“發達國家武器試驗場”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