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有個伴能陪在自己身邊,因為一個緣字,我們遇見很多人,因為一個愛字,我們走進了婚姻。
是呀,每個人都想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但不是所有夫妻都能恩愛到白頭。
張小嫻說過:
“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
可是即便是有緣分相遇,但如果不好好把握,依然會讓夫妻兩個人離心。
通常來說,夫妻之間,如果出現這幾個征兆,就離分道揚鑣不遠了。
01
只有單方面付出,對方始終不回應
有人說,婚姻就像公園里的蹺蹺板,最怕一方一味地付出,另一方卻從來都不珍惜和回應。
朋友小慧的婚姻就是如此,她每天早晨都會提前半小時起床變著花樣給老公做早餐,直到上個月暴雨天,她發燒到39度還在撐著給老公做晚飯,老公卻在微信上跟她說:“今天部門聚餐,我不回來吃了”。
那天晚上,她蹲在廚房地上一邊吐、一邊哭,老公明明知道她生病發燒,不回來吃飯也就罷了,居然連一句關心她的話都沒有。
她終于明白了單向付出的感情就像漏氣的氣球,早晚都會癟。
電視劇《三十而已》里的顧佳說:“我以為婚姻是避風港,后來發現大家都想避風誰當港?”
當單方面的付出成為一種習慣,被愛者會像泡在溫水里的青蛙,直到某天付出者抽身離去,留下的不僅是空蕩蕩的房間,還有被掏空的感情賬戶。
02
不信任對方,總是習慣性猜忌
小區王姐的故事聽后讓人很感慨。
結婚多年,她每天都會檢查老公的襯衫領口,翻遍每張停車票存根,甚至偷偷給老公手機裝定位軟件。
直到有一天老公在會議室被突然闖入的她當眾扇耳光,這段十年的婚姻徹底碎成了玻璃碴。
夫妻之間的猜忌就像往紅酒里兌水,既毀了酒的醇厚,也暴露了品酒人的心虛。
現實中的猜忌往往更荒誕:有人因為對方微信運動步數多出300步就認定對方背叛,還有人因為伴侶點贊異性朋友圈直接找上門去質問。
莎士比亞早說過:“懷疑的瘟疫比瘟疫本身更致命”。
誠然,當夫妻之間沒有了信任,再多的解釋都是徒勞。
03
一個不改,一個忍不了
表姐離婚前給我看過她的“忍不了清單”:3年提了47次襪子別亂扔,618次提醒上廁所掀馬桶圈,1095天勸說別在臥室抽煙。而姐夫永遠只有那句“知道了”。這種“我錯了但我不改”的態度,像極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那句臺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抱歉不該成為免責金牌。
張愛玲曾說過:“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可是婚姻里的妥協從不是單方面的委曲求全,而是像齒輪需要互相磨合。
我認識一對經營面館的夫妻,曾經他們的婚姻也是面目全非,后來為了家庭,丈夫戒了賭,妻子改掉了潔癖,如今他們的小店煙火氣里每天都飄著他們的笑聲。
所以說,改變其實不是認輸,而是讓婚姻幸福的密碼。
04
婚姻失語,夫妻之間無話可說
夫妻之間,最可怕的不是吵架時對方摔門而去,而是兩個人連架都懶得吵。
網友@晴天曾記錄:和丈夫的對話從日均200條降到3條,最后變成“嗯”“好”“隨便”。
這種寂靜的冷漠就像《海邊的曼徹斯特》里冰封的湖面,表面平靜,底下全是刺骨的寒冷。
圣埃克蘇佩里在《小王子》里寫:“語言是誤解的根源”,但夫妻之間沉默到無話可說,又何嘗不是愛的墳墓。
見過最動人的晚年愛情,是樓下張爺爺每天給失語的妻子讀報,他說:“我老伴眼睛眨一下是笑,兩下是想喝茶,這是我們之間的暗號”。
我想,這便是真愛的解讀吧。
05
民政局數據顯示,2022年離婚冷靜期撤回申請的有28萬對夫妻。這個數字告訴我們,很多婚姻本不必走到山窮水盡。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
“有的人一旦了解了,就不再愛了,有的人一旦在一起了,就漸行漸遠了。你以為在一起就萬事大吉,有時候在一起恰恰是另外一種程度上的分開。”
是呀,年輕時的執子之手,有時候可能不會與子偕老,有的只是遺憾,就像一部電視劇里所說的:美好的一段感情也會走向離散。
很多人說:時間久了,愛情就會逐漸變為親情。但是,我恰恰認為這是“推卸責任”的表現。
這是你不愿意再為這段感情付出精力和心思了,你懶了、倦了、累了。你認為另一半對你的好都是應該的,你認為每天早上擠好的牙膏和做好的早餐永遠都不會消失。
但是,我想說:這世上,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哪怕是每天升起的太陽也會因為陰天而缺席。
所以,請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吧,珍惜這份得之不易的夫妻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