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張主任退休后,一直在家含飴弄孫、養花弄草,平平淡淡地過著小日子。前不久,單位邀請他參加一個茶話會,給年輕職員講一講創業故事。
張主任給年輕職工上完一堂企業文化故事課,領導留他晚上吃飯,跟年輕人多交流一下。在飯局上,開始交流得很愉快,后來就有點變味道了。
有位年輕職工跟張主任不熟悉,就問張主任的退休金有多少錢呀。張主任如實回答說,我的職務高、工齡長、替代率高,退休金能拿到10000多元。
這位年輕職工當即就開始嘟囔起來,我是碩士畢業,工作三年,目前月薪6000元,我們年輕人辛辛苦苦工作,你們退休老人在家吃喝玩樂,可你們的退休金幾乎是我們工資的兩倍。
其他幾位年輕職工也隨身附和,引起張主任的強烈不滿,大聲說出四個原因,滿桌子人不再說話了。
PS:網上有一個熱議:為什么有人的退休金比年輕在職員工的月薪還高,大家應該怎么看?張主任下面的四點反駁,回答了這個問題。
目前,在一些地區、一些行業、一些單位里,退休群體的退休金與在職群體的工資出現了“倒掛”現象。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區域之間的倒掛。發達地區的退休金比欠發達地區的在職月薪還高,這是一個現實。比如,華東某國企干部的退休金過萬,西部偏遠地區的社平工資不到5000元。
第二種,企業內部的倒掛。比如,某大型國企搞內退,女工人年滿45歲、男職員年滿50歲就可以申請“內部退養”。內部退養后沒有獎金只有月薪,月薪比在職員工的崗位工資高一點,所以,很多中年員工申請內退。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
第三種,退二線人員比在職員工月薪還高。比如,某大型國企,男性中層滿55周歲、女性中層滿50周歲可退二線,執行在職中層平均年薪80%的待遇。退二線人員的待遇高于在職員工的年薪。這也是一種現象。
PS:怎么看呢?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張主任作為父輩的老同志,他用親身經歷,親口告訴在座的年輕人要明白這4點:
第一,這是歷史造成的客觀情況。全國退休金平均3000元,有的城市能到六七千元,有的偏遠地區不到兩千元。比如,西北低收入地區非要跟華東高收入地區攀比,說不通這個道理。
第二,年輕人與老年人攀比收入無意義。這一茬退休人員都是年輕人的父母輩,小時候的生活艱苦,工作后更艱苦,因為他們那個時代是“生活低福利、工作高強度”時代,每月工資36元。退休之后,他們拿高一點的退休金也算是時代的補償。
第三,企業內部員工之間沒必要攀比。某國企老員工內退后的收入比在職的年輕員工高一點。如果內退待遇不高,還有誰會申請內退呢?老同志辦理內退,讓企業輕裝上陣、長遠發展,有利于年輕人贏得更美好的未來。
第四,退二線待遇比在職員工高未嘗不可。老同志做出過歷史貢獻,又沒犯錯誤,憑什么讓人家給年輕人騰出職位?保留80%待遇,是對他們“讓渡”職位的“對價”支付。老同志不退二線,騰不出崗位,怎么推進年輕化?
PS: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年輕人應該跟退休的父輩比未來、比前景、比健康、長遠。您說,對不對呢?
退休領導參加飯局被懟:憑什么你的退休金比年輕職員的工資還高?
原創2023-07-31 22:45·職場火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