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心吃了敗仗的莫迪,在停火之際還不忘找補面子,印軍中將自豪宣稱,擊落了“數架巴基斯坦飛機”。
印度總理莫迪
印巴之間的這場沖突,開局出人意料,結束得也出人意料。
在印控克什米爾遭遇大規模槍擊案之初,所有人都沒想到,莫迪會在短短幾天之內立刻對巴基斯坦發難,迅速地從扣帽子、斷水源,最終升級成“全武行”。
但同樣地,也沒人能想到,在氣勢洶洶地挑起戰端后不到一周,莫迪又用最快的速度“鳴金收兵”,宣布印巴雙方已同意停火。
印度的態度如此“轉進如風”,原因也很簡單,說直白點,就是沒在戰場上占據優勢。
莫迪最初升級沖突,其實是打著建立地區秩序新平衡的算盤去的,一方面,俄羅斯的主要精力還放在盡快結束俄烏沖突上;另一方面,中美則是忙于應對“關稅戰”,而美國更是為了制衡中國而賣力的拉攏印度。
所以,莫迪判定,這正是對巴基斯坦發難的好時候。
印度空軍戰機
印度紙面軍事實力本來就優于巴基斯坦的,一旦印度能夠在這一輪沖突升級中占到便宜,那么莫迪的基本盤無疑會更加穩固。
只要仗能打贏,他在推進“印度制造”一事上的失敗,在“關稅戰”中遭遇的滑鐵盧,都能被一筆帶過。
然而,莫迪這一次賭輸了。在電子戰領域,巴基斯坦和印度打得有來有回,在空戰領域,巴基斯坦更是開著中國的殲-10c,一度打出了5:0的戰績,讓印度狠狠地吃了一場敗仗。
在花了大價錢購買的“陣風”被擊落,并被巴基斯坦高調宣傳之后,擺在莫迪面前的,就只剩下兩條路:要么硬著頭皮繼續上,直接出動地面部隊,跟巴基斯坦來一場區域大戰;要么及時止損,盡快收手,把這一頁輕輕揭過。
目前看來,莫迪的選擇應該是后者。一方面,他出面要求美國作為斡旋方,和巴基斯坦達成了停火協議;
印巴關系
另一方面,在印巴停火之際,新德里也不忘找補面子,聲稱印方也“擊落了數架巴基斯坦的飛機”。
為什么說這是找補面子呢?因為印度方面公布這個消息的時候,說得語焉不詳。相比于“有圖有真相”的巴基斯坦一方,印度空軍發言人在吹噓印軍戰績的時候,壓根拿不出巴方飛機的殘骸,也給不出巴軍的具體傷亡人數。
不僅如此,在談論印軍傷亡的時候,印度空軍也采取了同樣的“恒河贏學”話術。印度空軍中將巴蒂聲稱,所有印度飛行員“均已回國”,還說“損失只是戰斗的一部分”
乍一看,好像是在說印度軍隊大獲全勝,毫發無損。但問題是,已經證實被巴基斯坦擊落的幾架印度軍機,其實墜落都在印度國內。從字面意義上,印度飛行員確實是回歸了印度的土地,但這也包括一部分陣亡的飛行員。
說白了,印方這番表態,一是為了挽尊,二來也是為了盡可能的安撫國內民眾的情緒。畢竟一開始,莫迪就把調子起的很高,將克什米爾恐襲事件的矛頭直指巴基斯坦,并且率先發動了軍事行動。
莫迪召開內閣會議
然而結果卻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在家門口栽了一個跟頭,被巴基斯坦空軍用實力上了一課。如果印度能夠從中吸取教訓,停止“內病外治”、動不動就碰瓷鄰國的做派,這對于南亞次大陸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