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一個問題,中美如果在太平洋發生正面沖突,決定性武器是什么?是導彈嗎?
或許所有人的回答都會說是,但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的西達爾特·考沙爾,顯然不是這“所有人”的一員,一直以來,他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一旦中美爆發戰爭,導彈并不是關鍵,讓別人發射不了導彈才是關鍵。
發現與摧毀
這是為什么,其實從他的著作《決定性發展:中美印太大戰依靠海軍遠程導彈嗎?》就能得出結論:
因為未來戰爭模式越發朝著發現即摧毀的超視距作戰模式發展,中美兩國的導彈都能輕松毀滅對方裝備,既然矛的攻擊屬性已發揮到極致,中美兩國就必須考慮盾的防御。
而一般的盾又注定難以抵御矛的攻擊,那么不讓人發現,在對方發現之前提前破壞對方的矛,便成為兩國軍隊最合理的盾牌。
也就是說既然發現即摧毀成為趨勢的話,如何在導彈尚未發射之際,就剝奪對方的發射能力,便成為了這場潛在戰爭中的“關鍵”。
控制信息才是關鍵
而這一步,電子戰、網絡戰、雷達戰等信息戰,將成為至關重要的環節,因為它們本就是“發現即摧毀”戰術的鏈條核心。
畢竟,發現即摧毀的前提是能夠發現目標,在軍事領域,要實現這個詞“發現”就需要大量信息作為佐證,所以誰控制了戰爭信息,誰就掌握了先機。
比如俄烏戰場,俄羅斯坐擁伊斯坎德爾、匕首等大量先進的高超音速導彈武器。
結果因為情報不精準,這些導彈在戰場上的表現往往只是飛行數百公里后,炸毀空無一人的舊軍營、早已停用的廢基站,貨去樓空的舊倉庫,未能摧毀烏克蘭的有生力量,造成了極大浪費。
這是因為俄羅斯軍隊信息化水平不足,對戰場態勢感知不夠,違背了發現即摧毀的原則,導致導彈未能物盡其用。
而反觀烏克蘭方面,卻直接憑借精準的導彈戰術,摧毀了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
據了解,烏克蘭在此次軍事行動中所用的武器,為烏軍自研“海王星”反艦導彈。
這款武器本身平平無奇,在射程、反應速度與突防能力上都沒有突出優勢,但依托北約提供的戰場全域情報支持(包括雷達、衛星偵察、網絡攻擊竊取情報、電子偵察),卻能夠輕松料理武裝到牙齒的莫斯科號。
也就是說,戰場情報優勢能夠彌補武器性能差距,未來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在于交戰雙方對戰爭信息的及時掌控,這才是未來戰場的底層邏輯。
西達爾特·考沙爾認為,這一戰場邏輯的遷移,將會是未來中美戰爭的關鍵。當雙方導彈庫都具備“一發入魂”的毀滅性時,決定勝負的早已不是武器庫存量級,而是信息鏈路的攻防效率。
所以未來,中美兩國如果爆發戰爭,電子戰、網絡戰、雷達戰等服務于超視距作戰的控信息權爭奪將是關鍵,而一旦有一方徹底控制住了信息,那么任憑另一方的作戰裝備如何武功蓋世,軍隊如何驍勇善戰,都注定難逃對方致命性的打擊。
導彈需要平替
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導彈相對昂貴的價格,也是制約導彈發展的一大桎梏。
還是拿俄羅斯做反面教材,前文提到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曾大量使用伊斯坎德爾等先進導彈。
由于俄羅斯缺乏足夠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造成了極大浪費,再加上這些導彈的造價極為高昂,最終導致財政進一步惡化以及后勤庫存面臨巨大壓力。
為了緩解這種壓力,俄羅斯先是被迫啟用多款冷戰時期已退役的導彈,改裝后用于攻擊,但效果同樣不盡如人意。
又讓空天軍采用低空飛行投擲鐵炸彈的方式對地攻擊,結果就是在烏克蘭人的防空火力面前,俄羅斯頻頻損失戰機。
這是因為俄羅斯在缺乏戰場態勢感知能力的同時,也缺乏廉價的精準打擊火力作為替代品,結果被迫在多種困難模式面前做單選題,最終打出了“用勞斯萊斯撞電線桿”的節目效果,損失慘重,這其實就是缺乏低成本精確打擊能力的必然結果。
而精確制導打擊雖是導彈的專長,但并非沒有合適的替代手段。俄羅斯在戰爭后期,通過將舊有炸彈改裝成精確制導的滑翔炸彈,就合適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烏克蘭方面,利用無人機、雷達乃至馬斯克的星鏈進行偵察,然后利用火炮覆蓋,將火炮炮彈作為導彈的替代品,實現精準打擊,也是一種新的思路。
而這兩種思路的關鍵,同樣是發現即摧毀模式中的發現環節,即通過合理的戰場態勢感知先發現敵人的火力布置,再通過自身的精準打擊能力,在敵方反應之前進行攻擊。
而對應到未來可能爆發的中美交戰,考慮到導彈造價昂貴且是易消耗品,中美兩國必將在圍繞信息做文章的同時,將對抗轉向“以低成本可消耗武器構建不對稱優勢”的新范式,利用無人機、魚雷、滑翔炸彈、水雷等武器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這就對兩國的工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而從目前的形勢看,工業實力強勁到被譽為制造業克蘇魯的中國,與正在執行去工業化政策的美國相比,無疑更具優勢。
結語
由此可見,在未來中美可能的沖突中,導彈雖然依舊是威力巨大的 “殺手锏”,但真正決定戰爭走向的,是圍繞信息控制權展開的全方位較量和工業實力的巨大比拼。
誰能在電子戰、網絡戰等領域占據上風,獲取更準確、更及時的戰場信息,限制對方的信息獲取和使用能力,誰就能在這場潛在的戰爭中掌握主動權。
與此同時,誰能夠及時通過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補充資源,誰就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這不再是單純的導彈對射,而是一場 涉及太空、電磁頻譜、網絡空間等多個維度的立體信息戰和全方位工業制#夏季圖文激勵計劃#造能力的體系對抗。
它將徹底顛覆傳統的戰爭模式,重新定義 “勝利” 的概念,將戰爭推向一個全新的、充滿未知與挑戰的發展階段。
參考資料: 1、鳳凰衛視《中國超視距空戰導彈生產線曝光 新技術可偵測美軍隱形核潛艇》 2、新華網《極限挑戰:在復雜電磁環境下錘煉“發現即摧毀”硬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