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德國總理默茨、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波蘭總理圖斯克前往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會談,以此展示歐洲與烏克蘭的“團結”。他們呼吁俄羅斯實施全面、無條件的30天停火。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告訴美國廣播公司,俄羅斯支持停火30天,但前提條件是要充分考慮俄烏沖突中的諸多細節;而且,西方必須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這是默茨、斯塔默、馬克龍和圖斯克首次共同訪問烏克蘭。
他們在火車上就已憋不住發表聯合聲明,高調支持美國提出的俄烏全面、無條件30天停火要求,直言停火應“為公正持久和平談判創造空間”。對于剛上任僅四天的德國總理默茨而言,此次出訪更是備受矚目。他的上任之路并不平坦,首次總理投票未過關,成為德國歷史上的尷尬首例,盡管第二次勉強過關,卻也急需用外交成果來穩固自己的地位。此次急切奔赴烏克蘭,不失為一次展現領導力與外交手腕的契機。
此前,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提出的以烏克蘭停止接收武器為條件,莫斯科才同意 30 天停火的要求仍然有效。與此同時,澤連斯基與歐洲 “四人組” 在基輔的會面已經開始。這位烏克蘭總統首先帶著客人前往基輔市中心的一座紀念碑,那里的整個廣場都飄揚著烏克蘭國旗,以紀念在俄烏沖突中喪生的人,而這場沖突正是澤連斯基一手造成的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武裝分子引發的。
近日下午,德國新任總理默茨在聯邦議院發表了就任后的首次重要講話。涉華問題上,默茨形容中國為德國和歐盟應對全球挑戰和經濟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同時鼓吹所謂的對華“戰略去風險”,聲稱要減少對中國的“單方面依賴”。據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報道,默茨在持續約45分鐘的講話中表示,德國與中國的關系正被“系統性競爭和權力政治塑造”。報道認為,此番言論釋放出他欲在地緣政治議題上對華更強硬的信號。
另外,默茨還試圖插手亞太地區的局勢,聲稱一個穩定、自由和安全的印太地區對德國和歐盟來說至關重要。德國要在該地區繼續努力,維護航行自由和安全的貿易路線,這也符合德國的外交政策和經濟利益。不難看出,默茨使用的還是歐美政客的慣用套路,就是鼓吹中國威脅和對華去風險,試圖降低中國在供應鏈中的地位,以及挑動地區局勢對抗中國。然而默茨實在是有些認不清形勢。
聽到默茨的喊話,中方也行動很迅速做出了回應。外交部發言人強調,中方愿同德國新政府鞏固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支持歐洲一體化和戰略自主。針對“去風險”論調,中方明確表示,中國是機遇,不是風險,把中國當作風險來源“完全搞錯了對象”。因為是官方發言,總要維護中國的面子,不能說得很難聽。但咱私下可以,簡單的來說就是,合作可以,中國敞開了大門,隨時歡迎。但是吃完飯了,卻想砸鍋,那不行。
德國忽視了我們在國際社會上一貫的立場和態度,選擇睜著眼說瞎話,當面向我們索要好處,緊接著又在背后捅我們一刀,這種搖擺不定的做法,無疑會給德國帶去矛盾和風險。德國要是真想穩定發展,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準與中國相處的正確方式,站在公平、友好的立場上與我們結交,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是萬萬不行的,因為這樣最后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他們早晚有一天也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除了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也曾多次到南海、臺海刷存在感,想用這種方式強調自身實力,擴大話語權。但他們選擇在中國家門口鬧事,注定會適得其反。看德國新總理的表現,顯然是忘了9天前,我國在賀電中強調的幾點內容:中德兩國需要秉持建交初心,鞏固政治互信,深化交流合作,開創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新局面,引領中歐合作正確方向,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