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河北燕郊的韋女士帶著兒子去北京就醫,拼車后再換乘公交,路上需花費近3個小時。如今,從她家門前的公交站上車,能直達北京的地鐵站。在京工作8年的雷先生也靠著兩地通勤便利的條件,在北京掙錢、在河北生活,降低了住房成本。
近年來,隨著京津冀融合加快,跨省通勤族越來越多。據北京市交通委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環京通勤人員約70萬,其中廊坊“北三縣”通勤者超20萬。隨著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持續向縱深拓展,三地之間的交通網越織越密,同城化效應愈加凸顯,交通一體化成果惠及三地群眾。目前,北三縣范圍內,除北京公交集團客五分公司運營的26條進京公交線路外,加上本月新開通的河北“大廠專1”進京通勤線路,至少27條公交線路助力居民跨省通勤。
乘客在“大廠專1”路公交車終點站潞城地鐵站下車
大廠專1 首條進京的外埠公交路線
大廠居民不再“拼車”上班
以前周日一到晚上8點,家住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的馮先生就得一直盯著手機屏幕,點開一個“拼車1群”,上下翻找后退出,再點開另外“拼車3群”……因為家附近沒有直達北京工作地點的公交車,他只能選擇和鄰居拼車。
如果到了晚上11點還沒搶到的話,第二天早上他就要開自己的車到北京六環外,停好車后再換乘公交、地鐵。
今年5月8日,河北“大廠專1”路公交車正式開始開通,往返于通州區的潞城地鐵站,成為第一條從河北開進北京的外埠公交線路。線路起自河北大廠,終點為北京地鐵6號線潞城站,中途設12個停靠站,在早晚高峰通勤時段運營。馮先生所住小區就在公交線路之上。
早上6點,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榕楓園小區南門。這里是“大廠專1”公交車的始發站,一輛8米長的公交車正在車站處停靠,等待乘客上車。北青報記者登上這輛于6點5分發出的車輛,車內已經有七八名進京上班的乘客。
馮先生上了車,他的公司在北京南二環路附近,“在這買房住了兩三年,現在小區門前就有公交車,我們不用再拼車了。”馮先生成為“大廠專1”路開通后的首批受益者。
“拼車每人10元錢,屬于鄰居之間互相幫助。現在有這個公交車,我就可以直接乘坐公交到潞城地鐵站了,不用每天盯著群里看消息搶著報名。”馮先生說,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以來,身邊的利好越來越多。比如2024年9月,連接潮白河兩岸的廠通橋正式開通,之前公交車和進京上班的私家車需要繞到潮白河上的友誼大橋,容易擁堵,現在從廠通橋通過,通行速度得到明顯改善。
家住潮白河孔雀城溫莎郡小區的伊先生,晚上從北京返回大廠時,只需要在潞城地鐵站乘坐“大廠專1”,兩站地就能到家,用時僅20多分鐘,非常方便。
“大廠專1”公交車線路單程約45分鐘即可抵達終點站潞城地鐵站。車上乘客下車后進入地鐵站,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由大廠至潞城的快速通勤公交專線開通運營后,首末班車時間也基本與上下班時間吻合,節省了以往通勤方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這條公交線路串聯起周邊16個小區,約5萬余名跨省通勤者因此受益。至此,北京與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兩地往返公交增至7條。
定制快巴 6條主線加33條支線
“可選擇的公交車越來越多”
早上6點半,天氣微涼,家住廊坊的雷先生起床洗漱,吃過早飯,和妻子兒子告別后,走到附近的燕郊印刷城公交站,7點17分,他坐上了從河北三河總站一路通往北京東三環的930公交車。
“天氣預報說今天晚上天氣不好,正巧我有個項目也需要盡快做出來,早點到公司也能爭取早些完成工作回家。”雷先生在北京工作,他乘坐930路公交車到通州北關附近,8點準時換乘388路公交車前往地鐵站乘坐1號線,不到9點,他準時抵達公司。“這通勤方式看似折騰,但我和家人搬到了燕郊,通勤時間只比原來在京居住時多了十幾分鐘。”雷先生介紹道。
雷先生今年35歲,河南人,2017年與女友來到北京發展。那年,他們與其他人合租在常營一處房子里,每個月房租2700元,一間北朝向15平方米左右的臥室就是二人的獨立空間。那時雷先生的公司位于亦莊,每天通勤時間要1個多小時。
之后,二人搬去燕郊,用1800元租了三室一廳。起先,雷先生也一直擔心通勤問題,先后查詢了多條公交路線,逐一計算時間,每次上班都顯得急急忙忙。慢慢地,他摸清了公交路線的規律,能夠做到換乘最少、時間最短。
“9點多出發能趕上沿途的潮汐車道,可選擇的公交車越來越多,有時候我感覺從燕郊坐公交去北京,比住在北京的一些地方通勤更方便。”雷先生說。
廊坊市交通局工作人員介紹,廊坊市積極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工作進程,為了滿足北三縣通勤群眾出行需求,截至目前,“定制快巴”累計開通6條主線、33條支線,投入車輛75輛,覆蓋了北京國貿、望京、十里河、宋家莊、亦莊、豐臺總部基地等重點區域,日客流量6500余人次。
930公交車 58輛車日均運送1.4萬人次
十年之間通勤體驗大變樣
燕郊本地人白先生自從上大學開始,直至如今工作近十年,一直乘坐不同路線的公交車往返于北京、河北之間。在他記憶中,早年間燕郊通往北京并沒有如今便捷。
“以前可以到北京的車不多,只有幾趟線路可以選擇。”白先生的母親韋女士說,白先生小時候體弱多病,有一次發高燒達40℃,而從燕郊到北京的公共車太少。為了趕時間,韋女士只能抱著孩子搭乘同村私人運營的“黑車”,前往北京八王墳,再乘大1路前往南禮士路站的北京兒童醫院。
韋女士說,盡管那時候930公交車已經開通了,但是由于車次太少,排隊時間太長,單程少說也要花3個多小時,孩子生病了著急,也只能搭車進京再換乘公交。
待白先生上了大學之后,雖然開通了不少燕郊到北京的公交車,但頻次并不高,想要坐上一趟車往往需要排隊許久,也經常會遲到,必須提前一個多小時出門排隊。
“之后的幾年,燕郊通往北京的公交車數量不斷增加,路線范圍越來越廣,發車頻次越來越多,像811、812、813、814、815、817、818、819、930……我都坐過。”白先生說,乘車舒適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不再是以前的硬座椅,所有車上也都有空調,往返不到10塊錢,所需時間縮短了近一半。
“最早的時候,930路每天運送乘客只有2000多人次,現在日均1.4萬人次,最多時可以達到3萬人次。”李立俠此前是930路車上的乘務員,后來乘客多以刷卡乘車為主,她完成駕照增駕后,轉職成了一名駕駛員。
“以前北三縣進京的公交線路只有930路,也是北三縣最早的一條進京公交路線。這輛車現在早上4時15分從三河總站開出首班車,途經大廠縣以及通州區,最終抵達郎家園,線路全長63公里,隨著客流量越來越大,就分出多個支線。”北京公交集團客五分公司第五車隊黨支部書記王艷說,為更好地方便京冀兩地乘客,其他的公交線路越來越多,發車時間也跟著乘車通勤需求不斷變化,930路車的最晚返程發車時間較之前已經推遲到了1個多小時。
北京公交集團客五分公司科技信息部經理管鑫羽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考慮當地居民通勤舒適度,從1999年起,該線路就較早地使用空調車,2016年起逐步更換為歐六排放標準的車輛,2021年起在這一線路上共投放13輛新能源車。目前僅930路就有58輛車,滿足了河北三河至北京兩地群眾的出行需求。
拓展
客五分公司開通26條線路
日均服務乘客15萬人次
劉京隆是北京公交集團客五分公司運營管理部副經理,他面前的一份厚厚的北三縣運營公交線路表里,記載著該公司的所有環京通勤車次。其中包括香河進京的823、824、938等,還有三河進京的930、811、812、813、814、815快、818、819等以及大廠進京的816、817等。
他說,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框架下,客五分公司目前開通運營跨省公交線路29條,為滿足居民需要,沿途設置一站多車,日均服務乘客約17萬人次,其中北三縣地區跨省公交達26條(常規線路21條、多樣化線路5條),日均服務乘客15萬人次左右,方便京冀兩地乘客的日常公交出行。
今年3月27日,北京公交集團客五分公司還新開了816快線,與北京地鐵6號線實現便捷接駁。“線路開通至今,日均發出18車次、運送乘客1100人次,得到了沿途周邊社區居民的認可和好評。”劉京隆表示,客五分公司就一直持續關注線路運營情況,適時合理對線路進行優化調整,進一步方便京冀兩地乘客出行。
統籌/孫慧麗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浩雄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來源: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