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二十四個小時里,賴清德的根基開始動搖,藍白派突圍而出,島內的選票也已經確定,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賴清德根基渙散的主因,是經濟不景氣和民生問題:臺灣經濟停滯、價格暴漲、能源政策混亂、斷電事件頻發、居民生活費用上升、生活壓力加大等。賴清德政府對民生問題的處理不力,已引起民怨。
由于海峽兩岸的緊張局勢,加上賴清德一意孤行地搞“臺獨”,不斷地刺激兩岸,造成兩岸關系的緊張,臺灣人民對前途充滿憂慮,擔心有一天會發生戰爭。兩岸關系的緊張,也對臺灣的經濟發展及民生產生了重大影響。
賴清德在地區大選獲勝后,許諾給臺灣人民的許諾,最后變成“大餅”,基本沒有履行。他一直在散布“臺獨”的錯誤觀點,企圖推動“臺獨”,故意在兩岸間制造對立,造成民眾對他的信任度下降。
集體嗆賴事件,是藍白黨利用賴清德在地方大選獲勝后,向島內人民許下的諾言,為攻擊賴清德的“芭樂票”,揭露他自私自利,不顧臺灣人民利益的偽善嘴臉。
發動罷市運動,國民黨要在全國范圍內發動一場罷黜賴清德的運動,目的就是要把賴清德趕下臺,讓人民知道賴清德“愛臺”是“害臺”。透過賴清德“臺獨”的曝光,將大陸配偶趕離臺島,公然把大陸歸為“敵對勢力”,這一切都暴露了賴清德的真面目。
在制造輿論的同時,藍白派還利用其它途徑,將賴清德的矛頭指向了大眾,例如透過草根連線、網路造勢,將這次罷免事件推上了風口浪尖。他們利用臺灣人民對于“兩岸關系”的憂慮,打出“和平牌”,指出只要兩岸關系穩定,臺灣的經濟與生活就可以得救,這就是對綠營“恐中”的說法。
民意的傾向性很明顯,多個機構的民意調查結果也表明,支持罷免賴清德的呼聲仍在繼續,特別是在中南部,藍白黨在選舉中的席位穩固如鐵。這顯示臺灣人民對于賴清德的不滿已上升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并且有很大的決心要把賴清德趕下臺。
綠營亂作一團,綠營尚在負隅頑抗,卻是內亂如麻,就是賴清德的手下,也在“各打算盤”,做著退路。這反映了賴清德在綠營中的支持率下滑,以及賴清德的領導力受到了懷疑。
藍白陣營的士氣高漲,他們發起了一場名為“最后一里”的運動,呼吁他們的支持者上街搖旗吶喊。臺北,臺中,高雄,到處都是人潮,熱鬧得跟春節似的,特別是年輕人踴躍參加,綠營更是一片恐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