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供圖,下同
在上海市徐匯區的一片尋常街巷里,居民們總能看到一位身著白大褂的醫生,她背著醫藥箱穿行于樓宇之間,社區居民親切地稱她為"阿拉朱醫生”。她就是上海市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生朱蘭。
從醫25年,從坐等病人上門求醫,到主動下社區簽約居民,朱蘭秉持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本色,在基層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筑壩值守”。如今,她和一名家醫助理承擔著轄區1829名簽約居民的健康守護工作,不僅是千家萬戶的“健康守門人”,還是很多老年患者的知心朋友。除了開展日常的診療和健康管理服務,她深入學校、機關、醫療機構做了二十多場主題宣講,為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作出基層衛生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赤子之心:把診室“搬”到百姓屋檐下
朱蘭1998年大學畢業后,20余年來扎根社區,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以愛心、真心和關心溫暖患者心靈;以精心、細心和責任心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居民張阿姨是朱蘭的簽約病人,一次,她在健康評估時一句“大便不正常”引起朱蘭警覺。經勸導,張阿姨腸鏡確診早期結腸癌,及時手術后痊愈。朱蘭深入家訪發現其家庭常吃隔夜菜、腌制品且少蔬菜,存在飲食高危因素。她召集全家講解大腸癌防治知識,指導調整飲食結構,并督促參與上海市免費篩查。
“朱醫生連我們飯碗里的風險都管。”張阿姨兒子感嘆。防大病、管慢病,張阿姨的案例正是朱蘭扎根社區25年踐行“健康守門人”職責的縮影,彰顯家庭醫生的獨特價值。
作為上海市首批全科醫生和全科團隊長,致力于全科團隊的建設管理和服務。帶領團隊為轄區2.1萬余居民提供醫防結合的服務,率先在社區開展慢病健康管理,以人性化的服務、令人信服的適宜技術獲得居民的一致認可;注重團隊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帶領所在團隊獲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
改革先鋒:“蹚”出基層醫改新路徑
作為上海市社區醫改的實踐者——家庭醫生,2011年起,朱蘭積極參與家庭醫生制服務的推進和分級診療的探索。她配合中心率先建立“6+1”實施方案,開設家庭醫生工作室;率先提出家庭醫生十項細節服務舉措,使得慢性病的管理率、控制率不斷提升;率先對家庭醫生的內部運行機制進行研究,編寫了相關工作手冊;率先對簽約家庭進行家庭健康評估和分層分類管理,提升服務內涵。
2015年,朱蘭配合中心深化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工作,在社區有效開展1+1+1組合簽約、延伸處方、雙向轉診等服務,探索了醫養結合為一體的社區家庭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作為全科醫生代表,2022年12月至今,她先后3次參加國務院及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多次參加國家衛健委宣傳司組織的名醫下基層義診帶教活動,用實際行動彰顯醫德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朱蘭服務居民的照片于2017年在北京展覽館入選由中宣部等四部委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于2018年在上海展覽中心入選“上海市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展覽。
潛心科教:培育全科醫學"生力軍"
作為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委員和《中華全科醫師雜志》編委,朱蘭積極參與全科學科建設、全科醫師繼續教育及實踐能力培訓工作,組織召開了兩屆中華醫學會全科青委科研論壇,參與多部國家級社區常見疾病診治指南的編寫,分別任主編、副主編和編委參與《全國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等8部醫學書籍的編寫。
社區科研方面,近幾年來,朱蘭負責及主要參與上海市市級、區級課題10項,發表論文30余篇。面對社區慢病不斷井噴的現狀,探索群組干預管理新型模式,獲徐匯區醫療衛生技術獎。在深化家庭醫生制工作中,積極探索家庭健康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獲得上海市級科研立項,2015年作為區實事項目在徐匯區13家社區得到推廣,后在部分外區外省市推廣。2021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獲評上海醫學科技獎社區衛生獎。
作為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社區實習基地的骨干教師,朱蘭負責全科規培生、復旦大學醫學生的社區帶教,為院內多名市區兩級優青的帶教導師,獲評復旦大學優秀帶教老師。曾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參加本科生的全科醫學概論授課。
2022年,朱蘭光榮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作為優秀全科醫生和學科領軍人才,她在筑牢基層健康堤壩、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推動社區衛生改革發展、推進全科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