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道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5月14日發表題為《美中休戰后,對于韓日而言放眼長遠才更明智》的文章,作者是美國韓國經濟研究所客座特聘研究員、美國斯坦福大學講師丹尼爾·斯奈德。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和中國同意暫停關稅戰90天。這些緩和高風險貿易戰緊張形勢的談判顯然意在緩解金融和股市的嚴重反應。
韓國官員將上述活動視為韓美雙邊談判能夠取得積極成果的跡象,尤其是取消美國對韓國汽車、鋼鐵和電子產品加征的關稅。
日本政府并不急于達成協議,盡管它不希望被視為放棄談判。日本首相石破茂因“朝貢外交”而受到反對黨的大量批評。在今年7月將舉行日本參議院選舉的背景下,執政黨不想對美國提出的、被視為不合理的要求做出讓步。
韓國也面臨許多同樣的情況。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一輪韓美談判同樣無果而終。對韓國來說,汽車、汽車零部件、鋼鐵和鋁的關稅等關鍵問題目前也不在討論范圍內。即使6月初選出韓國新一屆政府,這種局面也不太可能改變。
與日本類似,韓國的策略一直是尋求讓步以促使關稅取消。在造船和能源生產方面進行合作的提議已在討論之中。但貿易政策專家懷疑這些姿態最終能否成功。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申基旭最近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韓國和日本在與特朗普政府打交道時,需要‘耐心’并放眼長遠。”
安撫特朗普政府的短期工作是勢在必行的,但它們應該與外部促進自由貿易的努力相結合。美國關于改革世界貿易組織的討論提供了一條途徑,盡管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更有望實現的是討論擴大并加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現有的區域貿易體制,包括通過與歐盟的伙伴關系。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為應對特朗普政府發動的貿易戰,歐盟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之間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計劃已重新啟動。
一名日本外務省前高級官員表示:“任何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作為一個基于規則的國際貿易體系予以加強和擴大的努力都是有益的。”但這位前官員補充說,他懷疑石破政府是否有足夠勇氣。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也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其魅力攻勢的一部分,中國向歐盟、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示好,展現了一個反對保護主義的自由貿易捍衛者的形象。
韓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面臨的反對聲音較少,這可能成為制衡特朗普政府壓力的一種手段。然而,加入該協定需要加強韓日關系。
但申基旭表示,韓國政府可能不愿意邁出這一步。他說:“我認為韓國不會對加入一個沒有美國參與的多邊實體感興趣。”
然而,如果與華盛頓討價還價的努力失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韓國和日本的這些權衡考慮都可能發生變化。無論如何,對韓國而言,放眼于與特朗普的討價還價之外,并投身世界經濟中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都是明智的。(編譯/胡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