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5月19日報道 《日本經(jīng)濟新聞》5月15日刊登題為《特朗普催生“疑美論” 歐洲亞洲出現(xiàn)變化征兆》的文章,作者是該報國際報道中心主任吉野直也。全文摘編如下:
反美、厭美作為表達批判美國立場的詞匯已經(jīng)廣為人知。但近來我們聽到更多的是“疑美論”。
反美、厭美印象中起源于冷戰(zhàn)時期的東方陣營,但“疑美論”目前正在西方世界擴散。
雖然還到不了反美、厭美的程度,但無條件地信任美國顯然是危險的。“疑美論”正是這種情緒的代名詞,源于對揮舞關稅大棒攪亂世界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懷疑。
韓國的“疑美論”由來已久。1950年美國發(fā)表的“艾奇遜防線”聲明沒能將朝鮮半島包括在內,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這也讓韓國就此產(chǎn)生了是否被美國拋棄的疑慮。
此后撤離或縮編駐韓美軍的話題每每被美國提及。尼克松執(zhí)政時期就曾不顧韓國的反對削減了部分駐韓美軍,卡特在競選總統(tǒng)期間也曾承諾撤走駐韓美軍。這讓時任韓國總統(tǒng)樸正熙產(chǎn)生了對美國的不信任感。
2024年,美韓兩軍制定了指導方針,推動核情報共享。可能是因為僅憑美國的核保護傘聲明已經(jīng)無法消除韓方的疑慮。
“疑美論”不只局限在亞洲。德國已經(jīng)開啟了巨額財政擴張,未來十年德國用于國防開支和基建投資的財政支出可能高達一萬億歐元。這是一次放棄債務約束的歷史性轉折。特朗普對持續(xù)出兵烏克蘭的俄羅斯持妥協(xié)立場,正是這樣的危機感迫使德國覺醒。
自衛(wèi)隊前幕僚長折木良一等防衛(wèi)省和自衛(wèi)隊高官3月提交建議,呼吁就一向被視為禁忌的“核”議題展開討論。
敦促日本政府重新思考“不擁有、不生產(chǎn)、不引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折木認為:“是時候從根本上全面重新審視我國的核政策了。”
折木擔心:“特朗普政府在烏克蘭停火、格陵蘭島、加拿大、巴拿馬運河等包含安全在內的諸多領域一意孤行,攪亂整個世界。”
而且“疑美論”并不只存在于美國之外。
日本首位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認為:“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為,美國的傳統(tǒng)對外政策給美國的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這也可以稱之為某種‘疑美論’。”
那么,日本該怎么辦?
谷內強調,“前提是日本要下定決心以世界舞臺上的主要玩家存在下去”,不斷強調加強日美同盟,“重要的是讓第三方相信日美同盟一定會在關鍵時刻出手”。
他極力主張:“如果考慮到特朗普的想法,我們必須與那些重視自由和人權的國家合作,這對加強我國的防衛(wèi)能力必不可少。”
國家實力由防衛(wèi)能力、經(jīng)濟能力和外交能力組成。實施三位一體的改革將有助于提升日本的國力、增強威懾力。
防衛(wèi)力的加強不能止步于追求預算規(guī)模,這還關系到民用技術的創(chuàng)新。因為技術革新將成為安全保障的主戰(zhàn)場和經(jīng)濟增長的基石。但著眼于夏季的參議院選舉,竭力爭奪預算的朝野各黨對上述議題的關注并不充分。
“疑美論”正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多國蔓延。面臨考驗的不只有政治家。(編譯/劉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