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以“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為主題的第四屆自然筆記大賽啟動儀式在烏魯木齊市舉行。活動由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局、市教育局聯合主辦,通過自然觀察與藝術創作,引導青少年及公眾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5.22生物多樣性日暨第四屆自然筆記大賽啟動儀式在烏魯木齊市舉行。(逯海龍 攝)
烏魯木齊市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片《生命交響曲:新疆生物多樣性之美》拉開活動帷幕。隨著現場啟動拼圖完成,第四屆自然筆記大賽正式開啟。本屆大賽面向7-15周歲青少年,分小學組與初中組,投稿時間為2025年4月1日至7月31日,作品需包含主題、時間、地點、文字觀察記錄與寫實繪畫等要素,鼓勵通過“烏魯木齊生態環境”公眾號提交原創作品,也可向指定郵箱投稿,獲獎的優秀作品將推薦至生態環境部參與全國評選。
5月17日,活動現場的觀眾參觀新疆珍稀蝴蝶。(王瑋 攝)
烏魯木齊市宣傳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王聰聰表示,記錄者在與大自然對話的過程中,增進對大自然的了解,這就是“自然筆記”大賽的意義所在。
“通過活動來促進中小學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培養青少年熱愛大自然良好品質的同時,也希望通過“大手拉小手”的形式,讓每個家庭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在全社會營造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良好氛圍。”王聰聰說。
據了解,自然筆記大賽自2022年啟動以來,已連續舉辦四屆,2024年征集作品近500件。現場為第三屆大賽的14名三等獎、9名二等獎和4名一等獎的獲得者頒獎。
5月17日,第四屆自然筆記大賽啟動儀式上,展出的第三屆小學組一等獎作品。(王瑋 攝)
烏魯木齊市第2小學學生王胤昕的作品《植物園的四季自然筆記》,獲得一等獎,這幅作品整整觀察了一年。“我平時喜歡觀察大自然,而且我覺得觀察大自然非常有意思,這次獲獎讓我感到非常自豪。”王胤昕的母親田女士介紹,每個月至少會帶孩子去兩次植物園。“孩子通過觀察自然,獲得切實的感受和認知,探索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田女士認為,參加自然筆記大賽,孩子在強化自信心、培養探索精神和提升執行力三個方面都獲得明顯進步。
5月17日,第四屆自然筆記大賽啟動儀式上,優秀指導教師代表接受頒獎。(王瑋 攝)
頒獎環節,14名優秀指導教師代表受獎。獲獎者之一、已從教28年的生物學老師、烏魯木齊市第12中學副校長莊鋒介紹,該校的老師團隊經常帶領學生打卡烏魯木齊市周邊,開展采集化石、辨識生物種類和制作標本等活動。
“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是陪伴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學生實際上才是觀察者、實踐者以及保護者,我覺得這對于學生生態道德意識有非常大的幫助和提升,我們也非常希望有更多像自然筆記大賽這樣的平臺,把這種效果繼續延續下去。”莊鋒說。
新疆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荒野新疆專項基金創始人邢睿視頻介紹《新疆蝴蝶名錄》。(王瑋 攝)
當日活動中,《新疆蝴蝶名錄》與《新疆蝴蝶100手冊》正式發布。這兩份凝聚專家心血的資料,歷經多次實地考察編纂而成,為新疆蝴蝶研究與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新疆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荒野新疆專項基金創始人邢睿通過視頻介紹資料科普價值。
5月17日,第四屆自然筆記大賽啟動儀式上,陳雨簫在網絡直播中介紹新疆蝴蝶。(逯海龍攝)
現場同步展出的“生物多樣性·新疆蝴蝶展”展出100種常見蝴蝶,引導公眾關注這些生態“精靈”的重要作用。
策展人、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絲路自然教育平臺)執行主任陳雨簫表示,新疆作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希望通過圖片展覽的方式,讓更多人關注到不起眼的小昆蟲,繼而重新認識新疆豐富多彩的生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