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有一位寶媽粉絲和我說;有一件事一直令她很費解,甚至有些吃醋的感覺,啥事呢?
原來,她家9歲的兒子經常會問;想奶奶了,奶奶什么時候來我們家?
每年的寒暑假,孩子都要父母把他帶去鄉下找奶奶,一去就住很長一段時間,還不愿意回家。
去年寒假,在接他回來的那天,孩子坐在后排,頭一直探出窗外揮手跟奶奶告別,依依不舍。
一直到看不到奶奶了,才不舍的關上車窗,可那一刻孩子就繃不住,窩在后座里,隱忍哭泣的樣子。
其實不少媽媽可能都會遇到了像上面那位媽媽這個情況。
孩子雖然是自己親生的。但孩子即使長大了,仍然和奶奶格外親近。
其實這種深厚的祖孫情,往往不是偶然形成的,大多數是以下幾個原因??纯茨慵沂遣皇沁@樣?
第一;奶奶的陪伴
我家大女兒小時候,我生下她3個多月就去上班了,都是婆婆帶她,在她小的時候,我婆婆經常帶她去公園撿樹葉做貼畫,晚上還會講她年輕時的故事給大女兒聽。
如今大女兒上大學了,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奶奶。
可能那些童年的快樂時光讓孩子覺得奶奶不僅是長輩,更是知心朋友。
很多孩子的童年里,奶奶是那個陪他們玩游戲、講故事、做手工的人。
這些溫暖的互動,成為孩子心中珍貴的記憶。所以,他(她)們長大后仍然和奶奶親。
第二;奶奶會"適度縱容"
為了孩子身體好,我在家是很嚴格控制孩子的零食。
但我發現婆婆會在女兒寫完作業后,常常偷偷塞給她一塊巧克力、餅干等不同的零食,并眨眨眼說:"別告訴媽媽哦!"這種小小的"秘密"。讓孩子對奶奶產生特別的依賴感。
我們當父母的,對孩子往往比較嚴格,并立下不少規矩。
而奶奶則可能在不破壞原則的情況下,會給孩子一些"小特權",就像我婆婆那樣會偷偷多給一塊糖、或者允許多看一會兒動畫片……。
這種"適度縱容"讓孩子覺得奶奶格外親切。
第三;奶奶是孩子情緒的避風港
我記得我女兒讀小學時,有一次和好朋友吵架,放學回家后,媽媽白天上班太累了,隨口說了一句:"別太敏感,好好溝通就行。"
而一旁的婆婆卻摟著她,輕輕拍著她的背說:"奶奶小時候我也有會發生這樣的事,難過就哭出來吧……"
這樣的共情,讓孩子覺得奶奶是最懂自己的人。
當孩子被父母批評、在學校受委屈時,有些奶奶常常是他們第一個想傾訴的人。
這樣的奶奶不會急著講道理,而是先傾聽、安慰,讓孩子情緒得到釋放。
第四;奶奶用行動表達愛
我老公說,他那一年考上大學,一家人都很開心,那時候網絡沒有現在方便,給個錢,在手機上操作一下就可以。所以,他考上大學那時候,收到不少的現金紅包。
然而,令他最難忘的是,他奶奶居然偷偷在他行李箱里塞了一疊錢,還寫了張紙條:"別餓著自己。"
后來他每次想起這件事都眼眶發熱,工作后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奶奶買了禮物。
很多奶奶不擅長說"我愛你",但她們的愛藏在細節里:
可能是早起熬的一碗粥,又或者是冬天織的一條圍巾,是默默存起來的零花錢……
不少孩子長大后,會越發珍惜這些無聲的付出。
后語:孩子長大后仍和奶奶親,不是因為奶奶比父母"更好",而是因為奶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孩子心里種下了愛的種子。
這種情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成為孩子一生中最溫暖的依靠。
如果你的孩子也和奶奶特別親,不妨珍惜這份難得的親情,因為有些愛,一旦存在,就是一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