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萬歷朝鮮戰爭,是指開始于1592年,結束于1597年的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
朝鮮國王李昖請求當時的宗主國明朝出兵援助朝鮮,于是在異國疆域上演了一場持續數年的戰爭。
戰爭的一方是豐臣秀吉領導下的日本遠征軍,另一方是明朝和朝鮮的聯軍。
這場戰爭不僅讓明朝擺脫了潛在的威脅,同時也讓持續關注東北亞形勢的人們得到眾多啟示。和平來之不易,這場歷史的榮耀閃爍著無窮的魅力。
一、日本發動朝鮮戰爭,“假道入明”
1590年,繼承織田信長大業的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并且就任關白,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成了名副其實的“三島島主”。但豐臣秀吉逐漸膨脹的野心使他并不滿足于只稱霸日本。
等到了1592年,豐臣秀吉終于開始將他的侵略想法付諸實際,他決定先渡海通過武力征服朝鮮,進而以朝鮮作為跳板進攻明朝,然后侵略天竺,稱霸亞洲。
為了打好這場戰爭,豐臣秀吉在全國一共動員了30萬兵力,被豐臣秀吉任命打頭陣的,是九州島的大名小西行長。在一切準備就緒后,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輔助日本攻擊明朝為由,于四月正式開始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
4月11日,日軍抵達朝鮮廣島,第二天,小西行長等率領的第一軍隊越過對馬海峽于朝鮮的釜山登陸,準備發起進攻。日軍從釜山附近分兵三路向王京漢城進擊,以勢如破竹之勢向北行進。
根據朝鮮的柳成龍《懲毖錄》記載,當時情況十分危急,在長達二百年的和平之后,這次戰爭危機使朝鮮上下舉足不定束手無策。
百姓們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將士們士氣低沉難以抵御,國王大臣安于享樂,疏于防守,結果便是二十天之后,王京漢城淪陷,朝鮮兩名王子被俘,朝鮮國王也逃亡到開城。
1592年5月8日,朝鮮國王李昖,逃往平壤,日軍追擊而至,繼續逃亡至中朝邊境的義州,多次派遣使者向宗主國明朝尋求援助。
二、明朝援兵朝鮮,“雙方議和”
自日本動員兵力開始,朝鮮就及時向宗主國明朝報告了豐臣秀吉的企圖,與此同時滯留在日本的福建商人陳申從琉球役人了解到的相關情況也報告給了明朝。
明朝雖然得知了日本的企圖,但也得到朝鮮已經屈從日本的情報,致使明朝半信半疑。但朝鮮多次誠懇急切的陳請,使得明朝毅然決定出兵救援朝鮮。
萬歷二十年六月,明朝兵部領旨派兵支援,但是由于輕視敵方實力,僅任命史儒率少量兵馬前往平壤,再加上對異國地理的模糊和連日惡劣天氣,史儒兵敗陣亡。副總兵祖承訓隨后率兵三千增援,又遭挫敗。
初戰失利的消息傳到明朝政府,明神宗決定采取行動,任命李如松為軍務提督。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在平壤展開決戰,取得大勝,日軍渡過大同江,退至保龍山。
明朝軍隊士氣高昂乘勝追擊,隨后收復開城、黃海、京畿、江源等地,日軍退守王京漢城。
李如松獲勝后,顯然再次輕視敵方實力,僅率輕騎向碧蹄館進發,碧蹄館之戰,李如松兵敗,將士們士氣受挫,經略宋應昌提倡于議和。
不久后,雙方達成休戰十五天的協議。豐臣秀吉于六月二十八日提出議和七項條件,其中包括要迎娶明朝皇帝之女為皇妃,以及給日本遣送朝鮮王子和大臣一二作為人質等條件。
明朝使節提出三項條件:一、返還朝鮮的全部領土;二、讓朝鮮兩王子歸國;三、讓豐臣秀吉謝罪。
然而我們不難看出,僅僅從雙方的議和條件上來看,就存在著相當大的矛盾斗爭關系,雙方的條件都不能夠滿足的情況下,想要達成一致的共識就成了難題。
終于,萬歷二十二年,明神宗批準“封貢”,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本以為這場硝煙以議和的形式能夠得以解決,但是這一切只是一場煙幕。豐臣秀吉的野心絕對不僅僅是要當日本國王,他的侵略大計也不可能停止。
三、戰火復燃,潦草收場
不久后,形式的發展得到了不可抑制的地步。豐臣秀吉以朝鮮沒有按照談判七條約定行事為借口,準備對朝鮮發動第二次進攻。
萬歷二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日軍已到朝鮮海岸一日有余,準備充分、蓄勢待發。
明神宗得知協議已經失效,但是使臣和兵部卻對內隱瞞真相,勃然大怒,下令革去官職,任命邢玠、楊鎬、麻貴等東征援助朝鮮。
豐臣秀吉的侵略軍隊武裝精良且士氣高昂。很快,日軍就憑借著這樣的優勢兵力攻破朝鮮的閑山等地。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軍仍獲得了大捷。萬歷二十五年十二月,明軍由王京進至慶州。二十三日攻取蔚山,大敗日將清正。朝鮮戰爭由此又陷入到了僵局,雙方又再次處于相持不下的狀態。
正在所有人都困擾不已的情況下,結局的到來總是措不及防。七月九日,豐臣秀吉死在了朝鮮這片異國疆土。
日本國內陣腳大亂,兵心渙散,一時就像無頭的蒼蠅陷入了迷茫的窘境。明軍乘勝追擊,抓住戰機兵分三路出擊,此時,日軍各部無心戀戰,紛紛渡海東歸,戰火終于熄滅。
豐臣秀吉死后不久,德川家康開始爭權謀位,建立起了江戶幕府,日本也由此開啟了閉關鎖國政策。
此時,朝鮮經歷戰爭國力銳減,明朝實力也相對削弱。這時努爾哈赤等少數民族紛紛崛起,想要一統中原,國內百姓紛紛對政府不滿,頻繁起義。
大明的遼東精銳損失慘重,內憂外患的政局下,無疑這場支持朝鮮的戰爭成為了點燃明朝滅亡的星星之火。
換句話來說,假如明朝沒有援助朝鮮,那么明朝的統治可能會延續更久。這一戰是明帝國最后的榮耀,東亞各國開始休整兵力,迎來了東亞三百年的和平。
縱觀歷史的變局,豐臣秀吉的后繼者們不斷重復著征服大東亞的構想,而也有萬萬個中朝愛國同胞們守衛疆土,英勇奮戰。
萬歷朝鮮戰爭,是明朝戰爭史上最為曲折的戰役之一,史稱“其軍威之盛,戰勝之速,為前史所未有”。
中朝人民休戚與共,唇齒相依。萬歷朝鮮戰爭守衛的不只是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尊嚴,同時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和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土。泱泱大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是多么有溫度的歷史力量,我們應該時刻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