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范佳
5月1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外辦負責同志等介紹2025山東國際友城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動情況。2025山東國際友城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動將于5月26日至30日在山東舉辦。
省委外辦副主任、省對外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陳白薇介紹了山東多年來開展國際友城工作的好做法和成效。她表示,山東國際友城工作始于1979年,46年來已與106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建立了702對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多年來,山東友城發揮內引外聯作用,有力擴大了山東對外交往廣度深度,榮獲全國對外友協頒發的“國際友好城市杰出貢獻獎”等榮譽。工作中,山東省委外辦著力優布局、建平臺、拓交往、樹標桿、塑體系,推動友城工作與開放發展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優”對外合作布局。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與俄羅斯莫斯科州、柬埔寨柴楨省等沿線國家地方建立多對友城,截至目前,已與80個沿線國家建立了409對友城;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與29個周邊國家建立271對友城,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友城網絡。依托落戶山東的“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中國—加勒比發展中心”等國家級平臺,與島嶼國家建立21對國際友城,持續助力國家優化對外開放布局。
“建”高能開放平臺。聚焦以友城建機制,以機制搭平臺,先后建立“友好省州領導人峰會”“東北亞地方政府聯合會”等10余個友城雙多邊機制,打造了“拉美橋”“非洲橋”等交流平臺。2019年、2023年,舉辦國際友城合作發展大會、世界友城論壇暨友好省州領導人大會,取得系列合作成果,有力提升了山東開放平臺能級。
“拓”民間交往渠道。以友城為橋梁,對外建立了近5000對友好學校、醫院、媒體等,與友城互辦文化展、推介會等文化交流活動600多場次,開展友城外宣活動180多場,在20余個友城建立了“尼山書屋”和“山東之窗”,有力促進了山東人民與各國人民的友誼。比如,多年來,有許多山東的“國際粉絲”積極推動山東與世界的交流合作,為表彰他們的貢獻,山東向400余名外國友人授予“山東省榮譽公民”“山東省人民友好使者”榮譽稱號,極大增強了國際友人的自豪感。
“樹”青年外事標桿。聚焦青年這一特殊群體,連續舉辦國際青年交流大會;創新探索“對美交流+友城+青年”的新模式,成功舉辦“2024國際青年交流大會暨中美青年交流營”,獲得高度評價。在友城框架下,辦好“山河友聲”青年交流海外行等特色活動,山東青年交流品牌叫響全國。
“塑”科學管理體系。搭建省市一體、上下聯動的友城管理體制機制,出臺《山東省國際友城工作實施細則》,全流程規范省、市、縣和基層單位四個層級友好關系的建立、審批和管理。出臺《全省公共外交和城市外交建設工程指導意見》,推動各地建設更多公共外交和城市外交實踐平臺,促進友城更高質量發展。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