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5月19日訊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推出“大熊貓主題攝影與繪畫展——Hi,胖達”,展出著名大熊貓攝影師周孟棋近60幅珍貴的攝影記錄,繪畫師曹元元精美的20幅彩畫作品以及插畫師殷頔的彩繪地圖。本次展覽通過藝術家們的鏡頭與畫筆,帶領觀眾走進大熊貓的世界一一從蒼翠的棲息地到奇妙的成長歷程,從憨態可掬的行為到作為文化使者的全球影響。開展當日,周孟棋化身“講解員”,為觀眾揭秘鏡頭背后的故事,揭示國寶大熊貓的文化價值。
▲悄悄話 攝影 周孟棋
“拍攝大熊貓需要沉下心來‘讀它們的語言’。”周孟棋指著名為《悄悄話》的攝影作品講解道。畫面中三只大熊貓簇擁在一起,“兄長”模樣的大熊貓俯身摟抱伙伴,神態酷似人類孩童“密謀趣事”。周孟棋透露,很多時候,大熊貓簡直與“頑童”無異,它們的許多動作令人忍俊不禁。這一憨萌場景源于數小時的觀察等待:“它們原本各自玩耍,突然聚在一起互動,動作自然又充滿戲劇性,我立刻按下快門。這種‘不擺拍的真實’,正是大熊貓社交趣味的最佳注腳。”周孟棋指出,拍攝大熊貓與拍攝其他靜物或人物不一樣,不可能擺拍。特別是大熊貓屬于保護動物,拍攝時還要盡量減少對它們的影響。“這樣一來,拍攝大熊貓是不是很難了呢?不是,只要你認真細致地關注它,就會發現有許多可以拍攝的素材。”
要拍出大熊貓奇特的形態,除了要善于觀察、等待,對大熊貓習性、特點的了解和想象力同樣至關重要。“大熊貓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自然詩篇。”周孟棋指著《熊貓太極》說道,畫面中蜷成圓團的熊貓宛如太極圖,“那是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偶遇的場景,我是猛然看見一只正在酣睡狀態下的大熊貓,圓滾滾的身子團在一起,恰似一幅玄妙的太極圖。這一機不可失的場景,令我太興奮了,當即將它抓拍了下來。它酣睡時的體態竟與傳統文化符號如此契合,仿佛天地間的哲學隱喻。”
▲雪地覓食 攝影 周孟棋
周孟棋的鏡頭是“有溫度的觀察者”——他捕捉熊貓的“七情六欲”,更通過眼神、肢體語言的細膩刻畫,讓觀眾看見人類與自然的深層聯結。展墻上,熊貓花花、和葉、萌蘭、福寶、香香、七仔的萌照成為展廳里的“流量擔當”,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展廳一角,一幅由近千幅照片中精選四百幅拼貼而成的《百態歸一》吸引觀眾駐足。遠觀是大熊貓頭像,近看則是不同季節、環境、姿態的個體寫真,黑白灰影調暗合道教“陰陽和諧”理念。“千變萬化但百態歸一,猶如人類期盼回歸原始的淳樸本真狀態。我希望通過這幅作品的展示,讓人們更加關注大熊貓,從而保護大熊貓。”周孟棋的解讀,讓觀眾直觀感受“保護一個物種,即守護整個生態系統”的深層含義。
▲周孟棋化身“講解員”
此次展覽持續至6月15日。據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仕毅介紹,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成都自然博物館緊扣該主題,精心策劃“自然謎語·博物致知”——5·18走進成都自然博物館系列主題活動,圍繞“全面促進優質資源直達基層、重視和發動青年群體力量、加速現代科技融合與智慧博物館發展” 三大核心主題,推出豐富有趣的科普、藝術、研學、科技體驗等活動,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傳播與教育功能,讓更多青年人主動走進博物館,感受自然科學的無窮魅力。(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其他由豫龍、少剛拍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