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要求,推進蠶桑種質資源利用,培育蠶桑新質生產力,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5月17日,江蘇科技大學蠶桑科研基地舉辦了主題為“展示優異資源,推進有效利用”的蠶桑種質資源展示活動,吸引了數千名科研工作者、產業代表、市民及青少年參與。江蘇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木旺研究員出席并宣布活動開幕,鎮江市及丹徒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蠶桑領域專家齊聚現場,共探種質資源保護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之路。
蠶業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利在開幕式上介紹,國家桑樹種質資源圃(鎮江)與國家蠶遺傳資源基因庫(江蘇)作為全球保存規模最大的蠶桑種質資源庫,現已匯聚4000余份珍稀資源,涵蓋古蠶品種、高產葉桑、特色果桑、耐逆生態桑等多元類型。這些資源是蠶桑產業的“基因寶庫”,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種源自主可控的戰略基礎。本次活動通過資源展示、品鑒體驗、需求對接三大板塊,推動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
在優異資源展示區,長果桑、中椹1號、中椹3號、鎮1224、德江15號等形態多樣,風味不同的20余個特色桑品種、不同體色與斑紋的蠶品種引發參加活動各界人士的好奇和熱議。大家一邊熱烈討論這些與平常認知存在巨大差異的品種,一邊品鑒桑果,將顏色豐富的的桑果稱為大自然的調色盤。小朋友們則對不同顏色桑果進行了喜愛度的排名,紛紛拍照記錄豐富多彩的優異果桑資源品種。很多企業和個人在品鑒不同桑果后,表達了對訂購優異果桑品種桑苗的興趣。
在采摘體驗區,大家紛紛化身采摘小能手,都滿載而歸。科普區則給大家介紹了蠶寶寶的一生和蠶絲的多元化應用,讓參加活動的群眾了解小小蠶絲,大大能量。
當日,鄰近基地的312國道輔道排起數公里車流,不少家庭驅車百余公里參加活動。夕陽西下,大家意猶未盡,紛紛肯定了本次活動,并期待來年再會。“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種業振興和種質資源引領下,蠶桑產業也會在新時期再次綻放屬于她的光彩。
本次活動由中國品牌建設絲綢桑蠶品牌集群指導,江蘇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桑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蠶學會、江蘇省植物生理學會等主辦,國家桑樹種質資源圃(鎮江)、國家蠶遺傳資源基因庫(江蘇)、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桑樹分庫、江蘇省省級作物種質圃(桑樹)、江蘇省省級蠶遺傳資源庫(鎮江)等承辦,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栽培生理與密植高產崗位、蠶種質資源鑒定與新種質創制崗位等協辦。(圖片由江蘇科技大學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