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以“簽約有感,健康可及”為主題的2025世界家庭醫生日主題活動在南山舉行。活動現場公布了20名“2024年度深圳市五星級家庭醫生”和十大“2024年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創新優秀案例”,并為2025年港式金牌家庭醫生診室進行授牌。寶安區、福田等區也舉辦了相關主題活動。
市衛健委數據顯示,目前深圳5453個家庭醫生團隊為760萬居民提供簽約服務,覆蓋率43%,家庭醫生成為越來越多深圳人信賴的健康“老友記”。
老年人簽約社康就診率近七成
深圳市衛健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社康機構達970家,平均每2萬人擁有1家社康;全科醫生歷史性突破1萬人,提前實現2025年底每萬人擁有5.5名全科醫生的目標,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在深圳,居民步行15分鐘就能抵達一家社康機構。
過去,由于社康備藥量有限,患者碰到缺藥只能到上級醫院開,或等社康協調到貨后才能拿藥,又或是自費到藥店購買。今年2月,龍華區在全市率先開展“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服務,龍華區人民醫院下屬50家社康已試行。電子處方開具后同步傳輸至社康藥房和全市132家定點藥店,兩種渠道都可享受同等醫保報銷政策,患者可自行選擇。藥品覆蓋了600+種國家醫保談判藥品,不少是慢性病用藥。社康服務不斷升級,2024年在簽約社康機構就診率近七成,平均就診次數不少于4次。
年增2000張家庭病床 智慧病床可24小時監測
在家“安”一張病床,醫護上門服務,深圳從2012年起試點由社康中心開展家庭病床服務。2024年修訂《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辦法》,所有社康及其舉辦醫院都可提供家庭病床服務,服務對象擴至13類患者。近年來,全市家庭病床數逐年遞增,2024年共建家庭病床2.58萬張,較2023年增加2000張。
83歲的福田居民張阿婆,是位癱瘓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2023年由中大八院福南社康中心設立了家庭病床。最近,家人發現她精神很差,但家庭醫生上門時,她各項指標都正常,原因出在哪里?家庭醫生通過智慧家庭病床系統為她進行24小時監測,發現她每天深夜11點至凌晨血壓升高,收縮壓達180mmHg。
“一般患者上午血壓高,我們查房也安排在上午。”福南社康中心家庭服務部負責人孟燕說,但阿婆情況特殊,要將降壓藥從早上調整到傍晚服用,一周后她的血壓平穩了,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通過人工智能、互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福田區已建立智慧家庭病床747張,為患者提供了日夜不間斷的監測服務,有效預警12人次。
港式金牌服務對象擴至深圳居民
家住寶安區西鄉街道的劉女士,想去家附近的福中福社康中心就診,點開“社康通”小程序,發現多了個“全科門診/港式全科”號源,體驗過后發現確實“有特色”,先是金牌社區護士問診,再是金牌醫生接診,醫護不僅細致了解她的病情,也很關注她的想法。
早在2022年底,深圳攜手大灣區醫療集團建立深港全科醫護培訓體制,已培養金牌家庭醫生250名,金牌社區護士247名,在全市70家社康設立港式金牌家庭醫生診室。“目前,深圳國際化醫療服務已獲得常住深圳及北上消費港人認可,性價比高、流程快、多項檢查一天搞定,還有粵語陪診。”大灣區醫療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正推動國際醫療服務發展,擬定了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滿足深圳居民的多元就醫需求。
此外, 2024年,大灣區醫療集團與還與寶安區、福田區啟動了“家醫服務領航計劃”,在9家社康深化國際家庭醫生服務,除治病外,更關注體檢、疫苗接種、健康篩查等方面,給予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針對居民“去香港打疫苗”“轉診香港治療”等需求,提供健康顧問服務。這一計劃還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采寫:南都記者 韓成良 通訊員 深衛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