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里,星二代這個標簽就像一塊耀眼的招牌,
但李亙偏偏不買賬。
他是李雪健的兒子,長得特別像父親,
頂著老爸的名氣,卻一心想著靠自己當導演。
在流量和關系盛行的圈子中,他低調得像個普通人,
用努力拍攝真實的故事,硬是闖出了一條路。
01
北京胡同深處,八十年代末的李亙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藝術家庭。
父親李雪健那時還是個跑龍套的小演員,
母親于海丹忙于劇團事務,家里總是冷冷清清。
小李亙學會了自己洗襪子,省下早餐錢去買連環畫。
父母從不講究排場,衣服穿到褪色發白,
逢年過節也只是多炒一個菜。
這樣的家風,讓李亙從小就明白,生活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后來李雪健越來越有名了。
拍《焦裕祿》的時候,他瘦得皮包骨頭,
曬得像個地道的農民,只為把角色演活。
片子播出后,街坊鄰居指著電視夸贊,那是個優秀的演員。
李亙坐在沙發上看著,眼睛濕潤了,心底也種下了某種信念。
他知道,父親的每一步都是拼盡全力走出來的。
可是父親在家的時間很少,一拍戲就是幾個月。
母親也在忙著拍戲,家里常常只有李亙一個人。
他學會了不撒嬌,寫完作業就盯著電視里的老電影,
琢磨那些故事是如何講述的。
在別人眼里,“星二代”似乎自帶光環,
可在他這里,更像是個空殼子,
沒人給他鋪路,也沒人寵著他。
初中時,同學們聊起李雪健,他只是笑笑,話題一轉就過去了。
他不想活在父親的影子之下。
到了青春期,家里發生了一件大事。
李雪健被查出患有咽喉癌,家里積蓄全都投進了醫院。
父親拖著病體還要堅持拍戲,回家時嗓子沙啞得說不出話。
母親紅著眼睛守在床邊,李亙咬緊牙關沒有流淚。
他開始送報紙、課后去餐館刷盤子,
攢下的錢悄悄放進母親的包里。
那時候,他心里只有一個想法:要讓自己堅強起來,不能拖累家人。
02
高考那年,李亙一心想要成為演員,
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系。
考試那天,他站在考場外,攥著準考證,手心全是汗。
然而成績下來,如同一盆冷水潑下來,他沒考上。
他坐在房間里,望著墻壁發呆,
腦海里全是父親曾經說過的話:“想做什么,就要自己爭取。”
他沒有放棄,收拾好心情,轉身考進北京語言大學,學習日語。
大學期間,他拼命學習,拿到了公派留學的機會,去了日本。
那是完全陌生的地方,語言不通,生活費緊張。
他在一家小餐館找到了工作,
每天負責端盤子和洗碗,常常忙到深夜。
東京街頭,霓虹燈閃爍,
他拖著疲憊的步伐走回去,租住的小屋子冷得像冰窖。
偶爾有客人聊天,他豎起耳朵聽,記下那些關于生活的點滴。
在日本的日子雖然苦,卻讓李亙看清了自己的方向。
他開始覺得,當演員或許不是他的路。
他更想站在鏡頭后面,把那些街頭巷尾的故事拍出來。
夜晚的便利店,賣魚的大叔,
獨自吃飯的白領——這些畫面在他的腦海中流轉,
慢慢形成一個念頭:他要當導演。
回國之后,他鼓足勇氣,
成功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攻讀碩士學位。
這次,他沒有再錯過機會。
入學那天,他站在北電的操場上,
風吹過臉頰,仿佛終于觸碰到了夢想的邊緣。
03
在北電的日子就像一場戰斗。
李亙泡在剪輯室里,盯著屏幕逐幀摳細節。
劇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筆記本上滿是涂改的痕跡。
同學們熬夜討論鏡頭,他從未缺席,
煙灰缸堆滿了煙頭,桌上擺著已經冷掉的泡面。
畢業前,他拍攝了一部短片,講述一個初來城市的年輕人,
懵懂地尋找自己的道路。
影片放映時,臺下有人悄悄擦眼淚,
業內也給予了肯定,說這小伙子有一股真誠勁兒。
真正讓他站穩腳跟的是第一部劇情長片。
2019年,他帶著團隊去了日本,拍攝《如果有一天我將離開你》。
故事講述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異鄉的生活,
鏡頭里充滿了東京街頭的煙火氣息。
預算少得可憐,設備是租來的,演員全是新人。
他獨自背著相機外出選景,
直到凌晨還在修改劇本。
拍攝完成后,在剪輯室里他熬紅了雙眼,
硬是把片子打磨得干凈利落。
影片在青年電影展上放映,觀眾席里掌聲不斷。
在一次上臺采訪的時候,李亙講話時,
臺下的李雪健滿臉驕傲地看著他,他曾告訴李亙,
如果你拍得好,那是大家捧你;
如果你拍得不好,那就是你作為導演的能力不足。
當時李亙不太理解,但隨著時間推移,
這句話正是點醒他的關鍵。
李雪健確實培養出了一個出色的兒子。
后來,李亙的獎項接踵而至,
圈內人開始記住這個叫李亙的年輕人。
有人問他怎么拍出如此真實的故事情節,
他只回答:“我見過那些人,經歷過那樣的日子。”
他還嘗試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鏡頭對準北京的老胡同,
記錄那些拆遷前的最后時光。
雖然規模不大,卻讓他更加明白,電影不只是講故事,還需要用心。
04
李亙的成長路上,家始終是他最大的底氣。
父親李雪健從不給他拉資源,卻總是在關鍵時刻推他一把。
觀看他第一部片子時,老人家皺著眉頭說節奏差點意思,
李亙沒有反駁,回去修改了半個月。
母親于海丹更像是一位知心朋友,每次新片上映,
她都是第一個觀眾,笑著鼓勵,又悄悄指出問題。
李亙與父母住得不遠,有空就回去吃頓飯。
2024年,李雪健身體好轉,帶著一家人回了趟老家。
鄉下的老屋依然存在,院子里曬著玉米,
李亙幫忙干活,笑得像個孩子。
他不喜歡拋頭露面,圈內的八卦與他無關。
朋友們說他是個怪人,寧愿窩在書店看書,
也不愛參加熱鬧的聚會。
他常說,父親教給他最多的就是態度。
拍戲再辛苦,李雪健從不喊累,哪怕生病也要把戲磨好。
這種精神,李亙學了個十足。
他不追逐流量,也不熱衷炒作,只想把每個鏡頭都拍得有血有肉。
在娛樂圈這片天地,他像一陣輕風,悄然來臨,卻讓人難以忘懷。
05
如今38歲的李亙既是導演也是編劇,他的成就,
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家風,他才能認清自我。
他們的教育方式,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思考,
尊重孩子的選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信息來源;1、文藝評論丨評影片《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當情感成為一種血緣.百家號-文匯報2、1905電影網官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