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到底談到了什么,讓雙方至今守口如瓶,特朗普已經沒得選,遲早會主動找上門與中國談,就像上次中美日內瓦會談一樣。
中美日內瓦會談結束后,僅僅過了5天,中美貿易代表就借著出席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機會,再次進行了會談。
不過,這次會談雙方都顯得異常低調,對會談內容諱莫如深,代表中美雙方參加會談的貿易代表我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均對會談內容“守口如瓶”,雙方至今沒有公開透露會談的細節。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美貿易官員在首爾會談的消息,還是韓國貿易部長鄭仁圭向外界公布的。
我商務部官網上,對于李成鋼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出席APEC會議的情況,根本就沒提與格里爾會談的情況,只是說,李成鋼副部長分別與多個經濟體代表團長及世貿組織總干事等舉行會談,就有關多雙邊經貿議題交換意見。
中美日內瓦會談結束后不久,雙方就發表了聯合聲明,但兩國貿易代表在韓國的會談,雙方似乎都不打算公布會談情況,引得各方的好奇和猜測。
在外交部最新一次的例行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便向發言人毛寧問到會談的相關情況,以及中美是否確定下次什么時候再談,毛寧的回答也是滴水不漏,足以讓外界遐想連篇。
她表示,中方已經多次闡明了在關稅和貿易問題上的立場,你的具體問題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了解。有網友戲稱,路透社這是“不問白不問,問了也白問。”
那么為什么中方不痛快交代一下中美上次會談的情況呢?哪怕透露只言片語也行啊。
試想一下,如果中美貿易代表在韓國談出了積極成果,那么雙方沒有理由不把它公布出來。
可以解釋得通的就是,這一次雙方談得并不愉快。李成鋼副部長在APEC上不點名批評美國,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沖擊多邊貿易體制,引發全球經濟動蕩。
由此可見,美方在中美達成共降關稅的共識后,估計是老毛病又犯了,以為中國的妥協是向美方示弱,從而對中方得寸進尺。
實際上,無論是在關稅問題上,還是稀土、芬太尼等其他領域,美國都是有求于中方的那一方。如果在這些中美經貿關鍵問題上談不妥,特朗普一定會付出代價,中方反制之下,他已經沒得選,中方不著急與美方談,而走投無路的特朗普遲早會主動找上門來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