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報道,印度發送給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份通知顯示,印方已提議對部分美國制造的商品加征進口關稅,以回應美國對自印度進口鋼鐵和鋁征收關稅的做法。
報道稱,這意味著印度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發生轉變,可能采取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的首個報復措施。世貿組織近日發布的文件顯示,印度致信該組織,指責美國征收25%鋼鋁關稅是一種貿易保障措施,稱相關舉措對印度價值76億美元的出口造成了影響,預計將產生19.1億美元的關稅。作為回應,印度擬提高對部分原產于美國的商品的關稅。
很多美國企業焦急和中國企業達不成合作,為了降低損失,無奈選擇了關稅相對低一點的國家——印度。 而印度吃到了關稅戰帶來的紅利,一下被利益沖昏頭腦,妄想著關稅局勢加劇,逼得美國剩下還在觀望的部分企業無路可走,也只能轉戰印度,而印度就是最大的贏家,能吃掉原本屬于中國一大半的訂單。幻想著成為第一生產大國的美夢,為此印度不惜損害自己國家的利益,步步退讓,主動向美國求和。求美國對印度關稅再放松一些,能讓印度擴大優勢。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中國的出現改變了一切,中國與美國在日內瓦的談判,讓印度看到了希望。印度人一直認為,中國行、印度也行,因此印度方面公開指責美國,征收25%鋼鋁關稅是貿易保障措施,對印度價值76億美元的出口造成了影響,預計將產生19.1億美元的關稅。作為這一情況的回應回應,印度擬提高部分美國商品的關稅。目前美國方面暫未對此做出回應。據悉印度商務部長將在一周后訪問美國,開展新一輪貿易談判,預計莫迪政府此時宣布對美加征重稅,就是要借此作為談判籌碼,對特朗普政府施壓。
2018年,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全球鋼鋁產品分別加征25%和10%關稅,印度受此影響少了12億美元的收入,如果美國是對所有人一樣的態度,印度也不說什么,但后來美國取消了對歐盟以及加拿大的關稅,但就是沒提印度。這中間印度也“威脅”過印度,要美國盡快取消對印度的關稅,不然就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反制清單,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執行。一直到如今中美談判結束,中美雙方確實都喜笑顏開,但美國對印度的汽車、鋼鐵和鋁的25%關稅仍然存在,這讓莫迪徹底掀桌不干了。
莫迪(資料圖)
不過,莫迪政府在模仿中國硬剛美國之前,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畢竟,印度在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根本就無法與中國相提并論。更重要的是,中國反制美國的工具有很多,無論是戰略礦產出口管制,還是拋售美債等,都是可以制勝美國的籌碼。即便是日本,雖說沒有像中國那樣的經濟實力,但他們手里好歹有上萬億美元的美債,可作為在對美談判時討價還價的籌碼。這就是美國雖說不滿日本的“狡猾”,但卻不敢輕易與之翻臉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資料圖)
畢竟能讓美國真正忌憚你,坐下來好好和你談,靠的并不是一時的硬姿態,也不是在國與國之間左右逢源就能做到的,國家自身所具備的強大實力才是最重要的。中國之所以能和美國能談成功,是因為這些年來,中國即使在美國的經濟打壓和科技封鎖中,依舊堅定的往前走,不斷的發展自身內部的實力。才是這次我們能在談判桌上,讓美國向中國“低頭”的根本原因。而印度現在最需要做的,是不斷發展自身內部的實力,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國際形勢中站穩腳
中美貿易關系的緩和無疑是全球經濟的重大利好,但對印度而言卻是一記重創,莫迪政府精心設計的“替代中國”戰略在一夜之間化為泡影,這也再次證明了國際貿易關系的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印度需要重新評估其全球貿易戰略,不能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或短期政策變化,未來印度或將更加注重發展區域內貿易關系,特別是通過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等機制加強與其他新興市場的合作,這或許是一條更加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