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中國人的社交總繞不開飯桌。汪曾祺在《四方食事》里寫“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一頓飯的功夫,能談成生意、能化解矛盾,更能拉近人心。但飯桌上的學問,可不止吃飽吃好這么簡單。
老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越是關系好的朋友請吃飯,越要守住分寸。
別人請你吃飯,無論關系多近,記住這3個不要,人緣會越來越好。
一、不要把客氣當理所當然,主動回請才是人情往來的良性循環
“來都來了,還帶啥東西!”當朋友笑著接過你手里的奶茶、水果時,千萬別真把這句話當真。老祖宗講“禮尚往來”,《禮記》里也說“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哪怕是發小請客,下次見面順手帶杯他愛喝的咖啡,或者回請一頓火鍋,都是在告訴對方:“你的心意我記著,咱這交情得互相惦記!”
我有個同事小張,每次部門聚餐都是別人掏錢,他心安理得地吃吃喝喝,從不提回請的事兒。時間一長,大家再約飯都默契地跳過他。人情就像存錢罐,光取不存早晚會見底。主動回請不一定要挑貴的餐廳,哪怕是路邊攤的烤串、奶茶店的第二杯半價,重要的是傳遞“我沒把你當冤大頭”的態度。
二、不要在飯桌上隨意提要求,別把朋友的飯局當談判桌
“正好你認識這方面的人,幫我牽個線唄!”“你不是在銀行上班嗎,貸款的事兒給我支支招?”有些人一坐到飯桌上,就把吃飯變成了“提需求大會”。但記住,別人請你吃飯是為了聯絡感情,不是開“許愿池”。民間有句話叫“吃人三碗飯,拿人手短三分”,在飯桌上提要求,很容易讓對方覺得自己被利用。
大學同學聚會時,有個男生剛坐下就開始打聽誰能幫忙找工作,還拉著班長說“都是同學,這點忙肯定得幫”。原本熱熱鬧鬧的氛圍瞬間冷場,后來大家私下說他“目的性太強”。如果真有需要幫忙的事兒,不如等吃完飯單獨溝通,或者找機會投桃報李后再開口。飯桌上最招人喜歡的,永遠是那些只談風月、不談利益的人。
三、不要過度評價菜品,尊重別人的選擇才是高情商
“這菜太咸了,肯定沒洗鍋!”“這餐廳也太掉價了,早知道我請你去更好的。”再熟的朋友,也別在飯桌上對菜品、餐廳指指點點。古人云“食不言,寢不語”,雖然現代社交沒這么嚴格,但隨意吐槽確實會掃了興。就像老舍說的“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吃飯吃的是氛圍,不是米其林評分。
我表姐有次請閨蜜吃飯,對方一上桌就嫌棄菜量少、擺盤丑,還說“早知道去你家吃了,你媽做飯可比這強”。表姐滿心熱情瞬間涼了半截,后來兩人漸漸疏遠。要知道,別人請客時挑三揀四,就像往對方熱情的小火苗上潑冷水。實在不合口味,笑笑說句“偶爾換換口味也挺新鮮”,比直接吐槽高明一百倍。
飯桌上的人情世故,說到底就是“換位思考”四個字。守住這三個“不要”,既能讓對方覺得被尊重,又能讓彼此的關系細水長流。畢竟,這世上最珍貴的飯,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有人愿意花時間請你吃飯,還盼著下次再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